孩子上了中學之后,自我意識更加強烈,正式進入了青春期,相比起小學階段的孩子,會遇到更多的困惑、煩惱,容易產生更多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的話,很容易轉化成厭學情緒。所以,作為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厭學怎么辦初中生厭學怎么辦?
1、家長要重視學習
很多的家長自己本身對于學習這方面就不夠重視,父母在要求孩子認真努力好好學習的同時,自己也應該要以身作則,重視學習。只有這樣,初中生才會認為覺得學習是一件重要而且莊嚴的事情,對于學習也不會馬馬虎虎。所以,家長在平時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2、疏解孩子的學習壓力
有些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大,要盡量舒緩其壓力,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家長們如果為了孩子好就要減少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快樂地生活,而不是給他們太大的壓力。給孩子多一點自我發揮的空間。
3、多與孩子談心
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應經常與孩子交談,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或其他情況,消除對學習的恐懼,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積極運用大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家庭教育也需要策略。父母應該多鼓勵和贊揚孩子。只要孩子取得了一些進步,他們就應該給予充分的認可,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信心。
4、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
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5、幫助孩子找到學習方法
家長給孩子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讓孩子減輕學習負擔,更能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孩子自然就不會有不想上學的想法。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方面
有些家長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太高了,以至于給孩子施加了極大的壓力,孩子會不自覺的把學習和痛苦劃等號,失去了學習的快樂。再者,有些留守兒童長期不受父母管教,家里通常只剩老人,無力管教孩子行為,致使孩子滋生許多不良行為,學習一日不如一日,最終導致厭學。
2、學業壓力
孩子的內心是否真的不想上學嗎?其實不是的,孩子們是很渴望在學業上有一番成就的,但是由于學習科目的驟然增多,難度增大,孩子一時間跟不上,就會產生吃力感,長時間在這種壓力下,他們也會感到迷茫,對未來感到迷茫,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學習又對以后有什么幫助。孩子就會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學習。
3、家長誤導孩子的學習目標,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義為功利性
比如,父母會對孩子說:“學習不好,工作不好,生活不好會怎么樣……”。這種引導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獲取知識的快樂,而只關注自己的成就。只是學習被視為一場硬仗,自然會讓初中生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