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孩子正處于叛逆期階段,有著很大的學習壓力,一旦壓力過大,孩子的情緒難免會出現波動,一旦當家長感受到孩子情緒低落,處于厭學狀態時,父母的做法是非常關鍵的。厭學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徹底放棄,只要家長能給予適當的引導,使他們產生一定的積極情緒,這種厭學的狀態很快就會被調整。
初中孩子為什么厭學
一、家庭原因。
部分家長忽視自身作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師”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還有的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強制或逼迫子女學習,從而造成孩子厭學的逆反心理,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二、學習動力不足。
現在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都還可以,父母給孩子提供了非常周全的照顧,孩子沒有生活的壓力。學生對為什么學習沒有清楚的認識,甚至不知道這樣的學習到底有什么用處。
三、生理因素。
除了智力方面原因,學生的身高、相貌、健康狀態,都會對學習產生影響。馬太效應普遍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理因素占優勢的學生,往往學習成績也更好,看起來實在太不公平。
四、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變化與性格特點相關。樂觀開朗的人不容易厭學,內向憂郁的人容易產生悲觀情緒。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前者更可能選擇迎難而上,努力解決問題;后者則可能產生厭學心理,然后選擇放棄。
初中孩子厭學怎么解決
1、平等對話。
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退卻的時候,如何與之溝通,家長的姿態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對話,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從而對學習更感到厭煩。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會嘗試著與家長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厭學是一個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學習感到力不從心,時常陷入一種混亂感中,是重要原因。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及時消化新知,問題積累起來,最終定會沉重到無力解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能感知到自己的進步,就不容易厭學。
3、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學或者,不愿意學習,家長就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或者樂趣,這樣自然而然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在初中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別人對他初中生的評價是笨愚蠢或者一個是失敗者,那么我想就是誰面對這種情況也體會不,沒有人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4、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意識。
父母可以幫孩子列出他們的優勢,讓孩子看到自己曾經所做的,比較有成就感的事情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讓孩子知道他是可以的。比如,當孩子有了一點成績時,父母要及時給予夸獎,并將這些成績記錄下來。孩子的自信心會在這個過程中增長。
5、家庭和諧。
充滿愛的家庭,更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對家長美好的期許,更可能產生積極的回應。同時,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學習也不容易受到干擾。
6、以身作則。
希望孩子愛學習,家長要率先垂范,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從事文化類工作的人,可以陪孩子讀書;從事其它行業的人,同樣可以業余時間加強理論的學習。學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不斷進取的精神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一點,不但對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自己也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