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孩子很聽話。升入初中之后,他們就變得叛逆了。想必,這是許多父母會遇到的困惑。從心理學上看,初中孩子往往是青春期到來的時候,這個階段,恰恰是孩子可塑性極強之時。他們的認知,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希望獲得認可,期待成為大家眼里獨一無二的人,家長要做到理解孩子。
初中生為什么會有叛逆期?
1、父母老是發(fā)火
每個人都有情緒。當孩子成為初中生,往往會迎來第一個青春期。在這個階段里,他們思維變得敏銳,如果引導的方式不對,就會讓初中生變得敏感起來。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愛發(fā)火的父母,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其實,孩子希望家長,能夠心平氣和地交流。如果家長做到了這點,孩子才會接受你的建議,有了心里話也愿意跟你分享。
2、家長太慣著孩子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父母的溺愛、長輩的嬌慣,都會讓孩子接受一種“我就是這個家的規(guī)則制定者”的優(yōu)越感。
3、家庭的不良因素
在絕大多數(shù)家庭教育當中,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命令式的說教、專斷式的壓制、無休止的嘮叨發(fā)在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年常日久,孩子的心理上就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進而產(chǎn)生孩子的“叛逆心理”。
初中生有叛逆期怎么辦?
1、不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孩子的自主意識明顯增強,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方設法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就會與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對抗情緒,不僅不能說服孩子,還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所以,父母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
2、注意家庭氛圍的和諧
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年齡的時候,也是家庭和諧氛圍被打破的時候,雙方總是對立的,父母還想像先前一樣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說教,甚至發(fā)展到嚴重的地步的時候,孩子會產(chǎn)生離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所以意家庭氛圍的和諧還是比較重要的。
3、降低期望、放低要求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壓力就大,父母如果給與太大的壓力和期望,會讓孩子焦慮不安,從而彼此矛盾不斷。不妨這個階段,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沒有那么嚴重,自然而然就度過了叛逆期。
4、要給孩子肯定和鼓勵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美,孩子也是如此。每次給孩子溝通時,應該先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再指出缺點。贊美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在表達肯定的時候不能過于浮夸,以免讓溝通變得愈加困難。
5、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他們許多言行都是來自父母的投射,如果你看自家孩子一些不順眼的行為,不妨想想自己平時是怎么做的,是否是因為孩子受到了影響。引導需要家長以身作則,需要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去帶動孩子,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這要將會比一味向孩子說教要管用得多。
6、設定明確、合理的規(guī)則和限制
叛逆的孩子需要一定的結構和規(guī)則,這有助于他們建立自我控制機制。規(guī)則和限制應該是明確的、公正的,同時要符合孩子們的需要和潛力,通過與孩子的協(xié)商,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應遵循的規(guī)則和影響,從而接受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