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要正確對待,那么初中生孩子叛逆期孩子應如何教育呢?
初中生孩子叛逆期孩子應如何教育?
第一、父母要適時調整教育方法。
應該說,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大多數時間都是“聽話的”,可是當孩子升入初中后,尤其是進入初二年級,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這時,父母就要適時地調整教育方法,由原來的“命令式”變成“商量式”,由“高高在上”變成“與孩子平等交流”,多傾聽,少說教;多參與,少指使。
第二、父母要引導孩子多與“志趣相投”的同學做朋友。
進入初中后,孩子自己也感覺自己長大了,在很多方面想自己作出決定。這時父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與一些“志趣相投”的同學交往,可以一起結伴寫作業,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一起去游玩。這樣不僅孩子會感到友誼的幸福,而且也會在互幫互學中共同進步。
第三、正視孩子的需求,并適當放手。
隨著青春期孩子的成長,他們的需求會增加,父母需要正視孩子們成長中的需要,理解他們,合理的需求盡可能的滿足他們,不合理的也不要直接拒絕,要講明白緣由,不要與叛逆期的孩子積攢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強烈的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對此缺乏認識,總想在精神和行為上予以約束和控制,導致孩子的反抗。父母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給孩子鍛煉的機會,教會孩子去為自己負責,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避免出現矛盾,導致情感疏遠。
第四、父母可以抽時間陪孩子外出散心。
可以說,大多數孩子都會平穩地度過“青春叛逆期”,但也有少數孩子,叛逆程度大,甚至與父母勢如水火。這時,聰明的父母就會想辦法,利用周末或節假日,陪同孩子到旅游景點去玩幾天,徹底地放松一下,你會發現:游玩歸來的孩子,不知不覺中似乎長大了,叛逆的程度也在下降。接下來,父母要趁熱打鐵,與孩子多溝通,走進孩子內心,真正地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用溫暖和愛,陪伴孩子走過“青春叛逆期”這段“險路”。
初中生孩子叛逆期處理不當有哪些危害?
一、親子關系受影響。
家長總是對孩子講道理使得孩子感到厭煩,總是對孩子發脾氣使得孩子畏懼,那么孩子心里也就不愿意親近家長了。
二、引起孩子的反叛。
家長以為是在給孩子講道理,可孩子卻認為家長在說教,從而心生不滿。而且男孩子一般自尊心和個人意識比較強,面對家長說教式的“講道理”,很可能產生反叛情緒。孩子情緒上就沒接受家長觀點,以后的行為上也不會有所改變。
三、導致孩子性格暴戾。
家長說得口干舌燥,孩子油鹽不進可能還要頂嘴,那家長就要忍不住打罵孩子了。很多孩子都會在這時候被鎮住,從而表現出一副比較乖的樣子。但殊不知這樣的表達方式會影響本身,讓容易情緒化的男孩變得暴戾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