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背了就忘,遇到大題就懵?歷史題寫滿了卻得不到分?這是很多學生和家長的困惑,對此感到無力。就像那句老話,一回生,二回熟。當時的記憶是短暫的強記,需要理解的去記憶,并且反復不斷地去回顧。
初中歷史大題怎么答?
1、鍛煉核心能力
首先要牢記大角度,大角度下細分的小角度可以在做題中不斷積累。然后是積累,在對完答案后,將自己不懂的材料和答案一一對應的記在活頁紙上。積累翻譯表的時候可以按照大角度來貼一些小標簽在旁邊分類來積累。
2、材料題的答題方法
第一步審材料:拿到任何材料都要先劃分層次,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接所學知識和自身的積累進行簡單翻譯。第二部審設問:我們要留意設問中有多少個答語項,也就是有多少個小問,然后確定每一個小問的題型是單一的還是復合的。
3、概括類的題型
這類題基本上就是送分題,直接將材料進行對接,翻譯轉化成術語就可以了。概括類的題目的特征詞有概括、指出、特點等等。
4、原因背景類的題型
這類題目的答案來源于材料和所學知識,答題的時候千萬不要遺漏材料,還有補充所學知識。在答題時要往前看,也就是要多想想這件事情發生之前的歷史事件。
5、找材料與教材的相聯點
隨著開放性試題的增加,材料解析題的材料、問題都越來越新穎,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中的主干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正所謂“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就需要我們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聯系,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的內容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聯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斷準確,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初中歷史怎么學?
1、要學會使用好課本
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2、課前預習對于做課堂筆記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僅僅通過課堂上的時間,讓同學們分清重點難點、是不容易的,何況還要迅速地記下來。通過預習,能讓大家先對知識網絡和重、難點有大致了解,特別是哪些地方還有疑問,掌握一部分知識,形成一個課堂筆記的框架,這樣在課堂上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有效地解決聽與記的矛盾。
3、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到善思和樂思
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做到學思結合。愛思考、會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同學們要在課堂上利用老師給的思考的機會,培養多種思維能力。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入,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找事情的前因后果,以此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4、自己整理提綱
期中期末前我都會利用周末整理歷史提綱。各種形式都有,大事年表或者知識點全部整理,依據自己的時間和情況決定。有助于把握整本書的知識脈絡,歷史脈絡,把握時期特征。翻閱書本,復習書上內容,同時對書本更加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