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需要記憶掌握的知識點是非常繁多的,難理頭緒,而且歷史考試往往會考材料分析題,很多孩子覺得比較晦澀難懂,因此做起來也有難度。但是學會如何記憶歷史難點和歷史答題的技巧,會對同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初中孩子歷史不好怎么辦?
1、注意前后聯系,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經常注意前后聯系,我們就能弄清楚初中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于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
2、學會預習
在初中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預習是先行一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初中科目多,時間緊,課前做好預習,聽課效率大大提高。課文歷史事件從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影響六因素去劃書和分析。影響一般難度較大,如果你不理解,上課時重點去聽,重點去突破。這樣聽課針對性明顯變強。
3、利用邊角時間
雖然歷史是中考科目,雖然歷史卷面分是100分,雖然歷史考試時間是80分鐘,但最終結果一折成50分來計算,學生心理難免不重視。學習上主要時間當然花在分數多的科目上,每個學生都會這么想,也這么去做。誰能利用好邊角時間,誰就能有優勢。歷史學科最好當天有課,當天復習學過的內容。復習也不是一個困難的事情,每天拿出10分鐘即可。10分鐘可以看一看單元和每一課標題,看一看書上的配圖。家長別小看這10分鐘,每天比別人多學歷史10分鐘,這10分鐘為孩子帶來的積極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
4、培養嚴謹的思維能力
孩子總喜歡天真地問我們:“三國演義中到底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會問這類界限分明的判斷題,那是因為孩子還小,只會用單一的思考方法,獲取一個新信息之后就容易妄下判斷,但“一個人擺脫童稚狀態,就是要學會理解復雜,洞悉套路。”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也能發現決定事物走向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也很復雜。學會下判斷前需謹慎思考,就能慢慢地讓孩子具有全面了解信息,思考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5、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展規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找出規律。
初中歷史學習的竅門:
1、“分進合擊”法
此法如同作戰采用的戰略戰術,將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化整為零,分頭進行學習記憶,然后再進行整合記憶。
如復習“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時,可實行記憶三步走:第一步,掌握起義的背景;第二步,掌握起義的經過;第三步,掌握事件的歷史意義。在分別掌握的基礎上,再根據事件的內在聯系,進行整體把握,綜合記憶,切忌瞞天過海。
2、“連綴成篇”法
就是把時空跨越大,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知識點歸納聯結成篇進行記憶。如中國古代歷史中所出現的所有朝代,按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單純記憶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們編成順口溜的形式連綴成篇,既朗朗上口,又增加知識點趣味性。學生既愿背誦又容易掌握,自然會收到時半功倍的效果。
3、“聯想拓展”法
即在復習掌握有關知識時,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擴充,將同類問題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做的好處,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如在復習中國近代史上的《辛丑條約》這個內容時,你可聯想到《中英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這三個條約的共性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其影響一個比一個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