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的內容還是較深入的,這是個以理解作基礎的科目,往往學不好科學的孩子就是沒有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家長要做的就是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能夠帶動大腦思考,鼓勵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積極與老師進行互動,也是不錯的方式,那么初中科學不好怎么補救呢?
初中科學不好怎么補救
1、注意預習和聽講
了解老師上課的流程與方式,課前預習比較重要,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上課在這塊內容更加注意聽,如果老師沒有講到,則課后就必須問。上課有專門有針對性的題目,也要檢測自己是否掌握。但我認為最終要的是,課后練習一定要多練,從中總結每一類型題目的方法。還有最后一點,做錯題集也很有必要,將錯過的或認為比較重要的題目摘抄下來,有空的時候或考前翻一翻,會有很大的幫助。
2、注意課堂課外
對于初中科學不好的孩子,就需要讓老師關注到自己,如果你在課堂表現出真實的理解情況,老師也會控制好節奏,讓你聽懂。聽課最忌諱一言不發,只說聽懂了,這是自欺欺人。再簡單的知識,只要是新知識,都要做好筆記,課本的知識有限,很多老師講的在課本上甚至都不會出現,老師講的比書上的更重要。課上能學懂比課后自學效率高太多了,初中還是處于跟著老師學的階段,別指望用自學彌補課堂,課后僅僅是鞏固復習。
科學中有趣現象和實驗很多,網上都能搜到,對于孩子比較感興趣的點,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一些實驗和課外拓展,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果。初中階段孩子比較容易很喜歡一門學科很討厭一門學科,也就是所謂的偏科。固然每個人都有長處和興趣所在,但是對學習而言,在某一科目上投入過多,反而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有些家長可能認為,科學學不好,不會就是不會,花再多時間也沒用。其實不然,“溫故知新”在科學學習中特別適用。
3、習題練習要及時
在考試中,知識應用的熟練程度是關鍵,換言之,做科學題還是個熟練活!考試的題型相對固定,試題的考察角度和應試策略少則一兩種,多則四五種,所以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做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在知識點、考點和解題點之間建立聯系。這樣在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做到得心應手,應對自如。那么該如何更好的利用習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翻書和做題相互獨立—翻書復習的時候不做題,做題的時候不翻書。邊翻書邊做題的弊端在于懶散的學生只知道知識點在課本的位置,卻并不會把它記下來,久而久之,需要記憶的東西越來越多,臨近考試才發現,往往亂了陣腳,難以有個好的考試狀態。
4、作業鞏固
初中科學不好的孩子,一定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樣可以檢驗課堂學習的掌握情況,做題時要注意審題,標記有效數據,尋找題目考點,爭取做完每個題目,如果有不會做的要做好標記,明天問老師或者同學。
做完作業,可以做實驗班的課外拓展提優部分,要記得總結今天所學知識并預習明天課程,最后還可以歸納總結,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