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孩子大多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們心理生理變化很大。他們自我管理能力可能退步,成績會不穩定,對家長的呵護、控制會特別反感,情緒也更不穩,做事愛沖動,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孩子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那么初中生孩子厭學家長怎么辦呢?
初中生孩子厭學家長怎么辦?
一、制定規則。
家長要跟孩子約法三章,建立家庭制度,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熱情。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規定好哪些時間段是孩子的學習時間,哪些是孩子的玩耍時間,當孩子履行約定達到一定的目標后可以享有相應的獎勵。
二、尋求老師的幫助。
學校教育是改變孩子厭學情緒必不可少的關鍵,尤其是孩子的班主任,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十分了解,家長可以尋求班主任老師的積極關注,以適當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學習面貌,家長多跟老師溝通,家校共同教育。作為家長來說,要時常與老師保持一定的密切聯系,對孩子的學習表現等情況進行跟蹤了解,這樣也有助于改善厭學情緒。
三、培養初中孩子的自信心。
初中的孩子很容易出現負面的情緒,尤其是在學習中的打擊,初中生孩子有獨立完成的想法,卻沒有抗壓的能力,學習成績有不好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自我心理的壓力,導致厭學的情緒出現,家長要多給孩子溝通多了解初中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發泄家長來疏導,給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
四、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厭學,與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導有一定的關系,如何解決孩子厭學問題,光靠學校老師還不行,必須要依靠家庭的教育。我們身為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時,不能自己想著去玩手機,也要一起跟著孩子來學習,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教育孩子,喚起孩子內心的學習欲望。
五、讓孩子去做勞動工作。
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提早感受一下社會的艱苦,然他們嘗嘗社會工作的苦頭。通過這些實踐鍛煉,他們才能認清只有讀書才是今后唯一正確的道路,如果不能完成學業,今后將只能做很辛苦的工作。
初中生孩子厭學有哪些原因?
1、身邊的誘惑導致分心走神。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呈現多遠化,游戲、娛樂、早戀……好多看起來光怪陸離的事情,都以神秘而華麗的模樣吸引著青少年學生,似乎比起單調的學習生活更多彩,更有趣。于是孩子們的關注點發生偏離,導致厭學。
2、知識漏洞造成的困難。
在班級學習活動中,集體授課滿足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需求,保證大部分同學能接受,而一小部分同學,可能會由于知識儲備不足,導致無法實現新舊內容的銜接,造成斷鏈,如果持續時間長了,就感到聽課學習如學天書,無聊而不知所云,所以厭學。
3、人際關系的不和導致孩子揪心。
班級是個小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只能讓孩子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而如果與同學們相處不融洽,或者覺得老師不合眼,就會產生孤獨感和疏離感,發愁進教室,發愁面對老師和同學們,進而導致厭學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