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厭學這種情況,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是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會很著急,此時家長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厭學狀態,而不是讓其更加叛逆。家長需要辯證的看待孩子的情況。
初中厭學的孩子家長怎么辦?
1、查找原因
看一下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讓孩子產生了叛逆心理,總覺得學習是個負擔,就不愿意學習了,所以作為家長們這一點要重視起來,不能一直逼孩子,時間久了,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2、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在輔導孩子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學習,這樣只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難退縮的習慣。家長要教給孩子的是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點,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孩子把長文章縮寫,縮寫的過程能夠體現孩子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3、鼓勵孩子自我激勵
如果孩子能夠把握自我激勵的良好方法,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因自暴自棄而導致的失敗。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幫孩子樹立合理的目標,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對自己說一句“我一定能成功”。讓孩子漸漸學會擺脫學習上的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失敗而恐懼,家長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消除厭學情緒的方法。
4、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在意別人眼里的自己,會習慣性的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如果別人都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這是正常的。對于對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畏難的孩子,家長最好是讓孩子動筆前先做幾道容易的題,讓孩子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自信心也能提高,家長再調整作業的難度。
5、陪伴孩子走出脆弱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不可理喻,自己不知所措。其實在最初的厭學中,孩子內心是想要上學,想要融入同齡人的圈子,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在上學這件事上出現了退縮。此時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釋放,試著允許孩子做一些平時“不那么好的行為”,主動問問孩子發生了什么,父母可以幫助什么,家人做些什么能讓他感覺好一些等等。
初中孩子厭學的原因:
1、學習策略不當
每位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些策略將幫助孩子有效完成各門課程的學習任務,有些孩子由于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不能克服學習障礙的威脅,對學習產生焦慮,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失敗感、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這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很大,因而產生消級情緒,阻礙學習,且惡性循環。
2、抗挫折能力較弱
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質不穩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3、孩子否定自己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渡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孩子感受到學習的過程痛苦而無趣,父母的傾力安排讓孩子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
4、在家庭中缺失愛
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和媽媽長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經常當著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爭吵,孩子有時因為害怕而大聲哭泣,可正在氣頭上的父母卻因為心煩而對孩子大發脾氣,呵斥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恐懼。逐漸的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