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成績好不一定初中也好,初中學習科目的增加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但也增加了對他們有效學習的要求。如果學生以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現在更多的學科就會導致他們手忙腳亂,成績受到影響。
小學成績好初中一定好嗎?
1、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
首先要有較強的求知欲。小學只有語數英三科,初中科目將增多,初一就要加入政史地生四科,初二加入物理,初三加入化學。一些學生上了初中之后,語數英的學習還行,政史地生就一塌糊涂。
2、不能有畏難情緒
初中學習的知識,難度增大,更需要學生去深度思考和鉆研。有些學生學習淺嘗輒止,惰性思維占上風,逐漸地自己的學習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比如數學的學習,光靠完成教材中的練習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大量的訓練。
3、減少孩子的壓力
學習科目的增加極大地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提升了對于他們高效學習的要求。如果學生在此前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么這種更多學科的加入就會導致其手忙腳亂、事倍功半。
4、養成自律的習慣
小學的時候,孩子可以合理的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做好相應的學習計劃。小學的時候,作業比較少,孩子就算拖拉一點,也可以按時完成作業。但是到了初中,作業量逐漸增多,如果不會自律,那么就會浪費太多的時間,讓孩子拖到半夜才能夠把作業寫完。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休息。
小學成績好初中成績下降的原因:
1、學習節奏被打亂
初中不僅僅是數學內容增多很多,要學習的科目數也多很多,地理和生物都不簡單,一開學就要面臨緊張的體育測試,所以,節奏跟不上也算是比較正常吧,相當一部分學生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2、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
孩子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到了初中之后學習難度加大,學習的內容也會變多,這時如果再用一些笨拙的方法,可能會學習的很吃力。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就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方式進行培養。很多人之所以學習超出于常人,就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