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叛逆不能成為初三學生罵父母的借口,孝順是中華的傳統美德,父母把孩子辛苦養育十幾年,現在反過來罵父母,只能是家庭教育中缺少感恩教育。這時候,作為父母智能去彌補過去的不足,平時多與孩子聊天,不要跟孩子鬧僵,而要把他引向正確的方向。
初三學生罵父母怎么辦?
1、子不教父之過,孩子出現罵父母,家長首先要自我反思。初三了,有自己的思想意識,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應該有判斷能力。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很重要。父母應該做個榜樣,叢我做起來引導孩子。
2、根據孩子叛逆的程度和家庭成員對于教育模式的一致性的認可程度來調整,調整需要過程,不要跟孩子鬧僵,而要把他引向正確的方向。由于不了解您家庭的具體狀況,這個無法給出具體建議,但是希望您能了解,如果這種模式的親子關系持續下去,孩子對您的態度是很難改變的,所以一定要溫和而堅定地改變這種親子關系模式。
3、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家庭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永遠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永遠的老師。父母自己做到關心、感恩老人,關愛、感激他人,孩子自然會受影響。
4、理解和相信孩子。如果您能夠理解孩子,他們才愿意跟您溝通。比如戀愛問題,如果您本能覺得早戀就是錯的,他根本不會跟您再說一個字。同時,家長在孩子面前也應該是有力量解決問題的,如果您給孩子的感覺是“猶豫的,不能幫助我的,還總是問東問西嘮叨個沒完”,那么他很可能對您發脾氣。坐下來談一談是必要的,告訴孩子,“你現在遇到的任何問題,爸爸|媽媽在你這個時候都遇到過,比如……”您可以舉幾個例子,讓孩子覺得您也有過青春期的煩惱,你們的距離會很近,他會更愿意敞開心扉。
5、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6、教育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7、鼓勵孩子敢于迎接挑戰,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么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