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以后,由于學科知識的加深,課業負擔的加重,壓力的加大,語文一直是很多學生都容易忽視的一門學科,但是語文作文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并且所占分值也不小,想要中考成績好,語文就必須得抓起來。一些同學在初一初二時沒有認真學習語文,到了初三明顯感覺欠下的知識太多了,語文學習倍感吃力,那這時還能把語文補起來嗎?
初三學生語文差怎么辦?
這要看孩子的初一初二的語文基礎怎么樣?如果初一,初二基礎還可以的話,初三認真學習,找對方法,還是可以趕上的。如果初一初二的基礎知識不扎實,那么,初三想要趕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畢竟語文是一個靠平時積累的科目。
初三語文差如何逆襲?
1、課堂要保持高效率學習
初三這一年在課堂上要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狀態。如果你課堂上都不能提升學習效率,到了自學時間,你的效率就可以提升嗎?初三的主要任務是知識的復習與梳理,在知識的學習上已經沒有了新鮮感,千萬不能放掉基礎知識。
2、重視積素,靈活運用
知識積素務必求實,包括字詞積累、古詩詞名句積累、重要作家作品及相關文學文化常課的積影累等。對所積累的知識要重視運用,比如字詞的積累不能死記,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具體運用;古詩文名句的積累也要以理解為前提,這樣在考試中出現理解性默寫便能應付自如。
3、閱讀
初三的復習時間比較緊張,如果讓大家花費大量時間去做閱讀練習也現實,因此,就應當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中午或晚上就餐時,可以和老師或同學聊聊感興趣的話題,在晚上上床休息時,可以看一篇小文章,讀一則小故事,既讓自己心情得到放松,也使自己增加一些閱讀量。
需注意的是,閱讀不能只停留在字、詞、句的意義上,奔忙于繁多的練習和字詞句含義的挖掘里,閱讀必須“既讀得進去又讀得出來”。閱讀是對話,這種對話分為三個層面:與自己對話,就是邊讀邊思,自己不斷與心靈交流;與師生對話,這是自己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重點探討“怎么寫的”;與作者對話,思考“寫得如何,能否更好”的問題。
讀得出來,就是要關注閱讀的內容“寫得如何,能否更好”,因此,在閱讀時我們必須做到不被名家所嚇,不被名作所惑,不被資料所累,讀出自己的感受,產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體悟。讀得出來,就是要用所獲知識,所悟道理,所得方法來指導生活,理解社會,認識世界。
要能夠在這“進”與“出”的過程中,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在“去”與“來”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體驗,進行感悟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進去”與“出來”中,形成語文素養。
4、把字體寫工整
一般,語文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字體較差,因為字體寫不工整,不僅會影響閱讀題的得分,更會影響作文的得分。辦法是每天堅持臨一張硬筆書法字帖,先慢后快,直至能寫的非常流暢,能在一小時內工整的寫完600字的作文。
5、把作文訓練滲透在每一天
作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每天有意識地寫一點,練一點,看一點。如果時間緊無法保證每天做,至少一周保證寫一點,寫完后能夠找老師點評是最好不過了,或者每天睡覺前看一篇好的考場作文,但一定要記住,看任何東西都不能盲目,要選取自己可以借鑒的結構、素材和語言,寫作時要有意識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6、做題求精不求多
初三這一年做得題不會少,但是同學們在選擇做題的時候,也要講究原則:不可一味求多,求精比求多更重要。初三上學期可以做基礎方面的題,初三下半年開始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薄弱項止的題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