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一的時候比較叛逆,其實不是從初一這天才開始的,而是從小學階段的兒童期就一直在表現這種行為,只是父母沒有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進入初一年級后正式宣布進入青春期,初一學生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去引導?
初一學生叛逆期的孩子怎樣去引導?
第一、家長要與老師的管教方法保持一致。在學校,老師的管理一般比家里嚴格,因為畢竟是第一天,再加上學校有明文規定的規章制度,對第一天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威懾。而且家長一定要和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保持順暢的溝通,努力做到管教一致,讓孩子不鉆空子。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授權老師有獎懲的權力,決不能松懈。
第二、父母應該制定規則而不是批評他們的孩子。有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管理上沒有手段和方法,教育只重空談,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是家庭規則的制定和完善。家規是家中的“法”。獎懲以家規為基礎。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白,你的每一次管理和教育都要合理,不能太武斷。
第三、父母要清楚孩子在做什么。初一的孩子雖然有叛逆的心理和行為,但只要你說的有道理,你做的懲罰是有依據的,只要堅持原則,從不軟弱,孩子往往會掙扎一段時間,自然而然屈服,也就是常說的輸。因此,父母應以理勸人,以德勸人,而不是在孩子犯錯時,而應努力在孩子平時不犯錯時進行教育和引導。
第四、父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有利于孩子的思考。很多家長平時在跟孩子說話時,總是習慣性的下達指令,要求孩子做必須做的事情,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有時孩子犯錯,總是一味地批評或責罵孩子,這很容易讓孩子不僅不知道錯誤不承認,反而會特別討厭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給自己解釋的機會。相反,父母應該給孩子選擇如何做事的權利。給孩子這種選擇會讓他思考和權衡該怎么做。
第五、家長要堅持管教的連續性,確保孩子適應。在很多家庭中,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往往是管一陣子,停一陣子。這是最糟糕的管教形式,它常常讓孩子們跌入谷底。相反,不如給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堅持每天持續管理,從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樣孩子才會被你說服,主動接受管教。
初一學生叛逆期有什么特點?
1、成熟與幼稚的統一,進入少年時期,體型發生明顯變化,身體逐漸完善,心理也隨之發生變化,但孩子的童年和青年是兩個階段之間的逐漸過渡,第一個學生剛剛進入少年時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有限的,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素質方面還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2、向上和盲目的統一,開始培養自我意識,有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在學習和紀律上會努力,努力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起步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挫折時盲目自卑,士氣低落,從眾心理。
3、獨立與依賴的統一,不想被大人監管,但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時,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4、新鮮感與張力的統一,新環境、新老師、新學生、新學科讓人耳目一新。但很快,由于科目增多、復雜性增加、課時加長、考試增多,教與學的方法與小學不同,讓孩子感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