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孩子不學習,家長要跟孩子耐心地溝通,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初中學習的重要性,并引導孩子積極應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改變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讓孩子重返校園。
孩子上初一厭學怎么處理?
1、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
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常逃學。
老師和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
2、幫助孩子制定目標。
家長有必要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設定正確的人生目標。首先是要決定自己想過一個怎么樣的人生,再選取能夠達成這個目標的工具,每一步要使用的方式方法。
比如說,孩子的人生目標是想做一個衣食無憂的人,那么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達成這個結果需要的條件,選取適當的工具和方式去完成。家長的幫助能夠讓孩子清晰地自我定位,讓他明白未來可期,喚起孩子的學習動力。
3、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孩子適合收集錯題整理成冊的方式,在每一次測試之后主動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并且會留意到周圍的同學,哪些分數高,哪些錯題分析得好等等,取長補短幫助自己進步;如果考了滿分,這類孩子也會認真總結得分經驗。
4、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
5、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
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6、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么,學習到底有什么意義,現行教育體制對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
這樣,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惡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學習。
孩子上初一厭學的表現:
一、信心不足,自暴自棄。
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壓力,如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們的恥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棄,破罐子破摔。一談起學習就心煩意亂、苦悶、焦躁、頭痛,一進教室就情緒低落,對考試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二、意志薄弱,克服困難毅力差。
他們有過強的依賴心理,學習上不愿意獨立思考,一旦失去輔導成績便一落千丈,一遇到難題,就叫苦不迭,整天沒精打采,灰心喪氣,意志消沉,悲觀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