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數、外都能考到90分以上,但到了初中,一些孩子的成績就會出現明顯波動;甚至是在小學名列前茅的學生,進入初中后也有突然掉隊的,這讓很多家長很不理解。小學成績好為什么初中就不好了呢?下面為大家做出介紹。
小學成績好為什么初中就不好了
1、因為小學的成績欺騙性比較大。小學生的成績欺騙性比較大,家長仔細觀察會發現,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只需要稍微努力以一點,成績就能提高,即使成績不好,報個補課班就好了。但是上初中以后,孩子的成績下降,不管家長怎么著急,怎么給孩子補課似乎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2、初中學習的知識比小學更加抽象化。小學的知識比較具體,比如數學都是一些實際的數,上初中以后涉及到幾何、代數等抽象數學,如果孩子的思維能力跟不上,怎么努力都沒有用。初中跟小學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孩子還是用小學的方法學初中的內容就會落后。
3、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習習慣才是重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能力,作為家長只需要讓孩子加強鍛煉就行,同時要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需要孩子自己摸索,但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成績的好幫手。
初中成績不好的三個原因
1、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些孩子之所以在小學有好的成績,是因為父母一直會在孩子身邊催促監督,如果孩子字本身沒有興趣去學習,同時也沒有去動力。他們只能近視,讓家長開心高興才去學習聽講的。孩子一旦進了初中就處于青春期的發展階段,很可能孩子這時候就有逆反心理。
這時候孩子并不想一味地去討好家長,也不再在乎家長的感受,有時候家長僅催情感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反抗的心態。你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故意不去學習。所以,身為家長這時候也不應該每天都檢出催促孩子去學習,反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學習到底有沒有興趣。
2、孩子的聽課習慣。
很多孩子之所以成績好,并不是因為在上課時有多認真,反而是因為在放學時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學習特別認真。孩子在放學回家之后并不是馬上開始玩游戲,反而是在爸爸媽媽的監督之下,要把老師講的知識再重新復習一遍,還要多做好幾套課外習題。
他們的孩子可能就在上課不是特別的認真聽講,如果老師講得不好的話,孩子可能直接就放棄了聽講。但是如果一旦孩子在初中高中,他們的學習量會增加很多,學習內容也變多了,從而帶來了很多的學習壓力,如果孩子在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話,很有可能乘機就會掉隊。
3、孩子的思維能力
小學的知識比較簡單,無論孩子使用怎樣的學習方法都是能夠將知識很好地消化吸收,而且成績也往往比較優秀,如果父母在小學時就給孩子放松了警惕,那么有時候孩子會在學習上遇到很大的問題。
如果孩子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到了初中之后學習難度加大,學習的內容也會變多,這時如果再用一些笨拙的方法,可能會學習的很吃力。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就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方式進行培養。很多人之所以學習超出于常人,就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