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小學的時候數學成績基本都是滿分,但是升入初中之后,不僅不理想,而且越來越差。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小學數學成績好初中為什么變差?
一、數學思維轉換不及時,沒適應初中學習方式。
小學數學多為逆向思維,初中數學以順向思維為主,截然不同,如果沒有及時轉換,學習自然吃力,成績不好也在意料之中;
二、課堂接受慢,學習效率不高。
這類學生是屬于認真刻苦,但接受能力有限,不擅長靈活變通的風格。小學時科目少,可以依靠課外多花時間勤下功夫換取的成績,到了初中科目多,學習量和作業也增加了不少,小學時的優勢蕩然無存,短板的劣勢暴露出來,成績當然不理想;
三、不良學習習慣被放大。
粗心大意,馬虎走神,不認真審題,丟三落四等等不良的學習習慣,因小學數學一般是100分,每個小題分值不大,受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較小,但初中數學為150分,每道題分值很高,有時一個小步驟錯誤可能會失10多分,受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很大;
四、驕傲自大。
小學數學成績好,想當然地認為初中數學也不過如此,錯把一知半解當做胸有成竹,等考試試卷發下來,看到慘不忍睹的分數傻眼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糟糕的開端開啟失敗的大門,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就這么稀里糊涂地被耽誤了。
初中數學如何學?
1.需要善于思考。
解答數學題時,首先要觀察題目給出的條件、分析要解答的問題、思考解題的正確思路。善于思考就可以發現題目的特點,找出解題的突破口、簡便的解題方法。學習數學概念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于每個定義、定理,必須在牢記其內容的基礎,知道是怎樣得來的,又是運用到何處的。在數學學習中有兩大基礎,基本知識點和基本運算,所有題目的解答都是建立在雙基基礎之上。
2.需要善于解決問題。
學習數學需要善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每看一道題目,可以馬上理清思路,掌握思維方法。對于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需要做到融會貫通。課后,常常把講學過的公式進行推導,這樣就能真正掌握公式。解題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細節需要去分析和思考,而這些就是解題的關鍵。
3.需要勤于練習。
數學的學習需要多做練習,要長期堅持,時間長了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和較大的收獲。做綜合題,盡可能自己獨立思考,努力找出隱藏的條件,這是解題的關鍵。多做提高題才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斷彌補不足,才能漸漸提高數學水平。數學學習要用功在平時,練習中就要有高要求,嚴標準,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考試時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