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奠定學習基礎的黃金時期,一旦孩子在這個時候產生厭學心理,必然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影響。偏偏這時候的小孩又很容易步入叛逆期,變得很難管教,家長們就算狠心動手教育孩子、威脅孩子去上學,也沒什么效果,孩子甚至會變得更加無法無天。
初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一、初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
1、初中生的個性發展尚未成熟。
上初中的孩子剛剛步入學習的軌道,還未脫離“玩”的天性,往往在這時候,孩子的心理和個性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進而誘發孩子的厭學心理。
2、孩子存在心理枯竭的問題。
有這樣一個案例:孩子上初二,月考年級第五,可是考完后孩子就給家長打來電話,說感覺自己有抑郁傾向,不想再上學了。家長就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經過了解后,發現孩子的核心問題就是覺得學習沒用,認為自己是學習機器,活著就為考試。過重的學習任務導致孩子對目標感到迷茫,自然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3、嚴重的家庭問題。
一些孩子生活在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每天心事重重,根本無力顧及功課。父母之間不斷地激烈爭吵、家庭里高度緊張的氣氛,都會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二、初中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1、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讀初中的孩子尚且處于青春期,適應能力比較差,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無法承受,產生厭學心理。家長應該盡可能培養孩子獨立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才不至于輕言放棄學習。
2、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能力。
初中孩子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會產生“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真沒用”,這樣自我貶低的想法,一旦產生這種念頭,孩子就會不自覺變得厭學。家長這時候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疏導這些負面情緒,鼓勵孩子養成自信心。
3、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當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感時,就會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家長應該學著寓教于樂,把學習和實際任務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實踐中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