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初中,有幾個節點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般家長比較關注的就是入學考試和中考。其實,還有一個決定孩子整個初中乃至以后的關鍵期,就是初二。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著極大的變化,一旦沒有適應好,都可能帶來極大的問題。
初二了各科成績都不好怎么辦?
1、要養成中考要求的學習習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贊揚。就會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兩倍。學生初二,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在困難面前需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輕易學會自我放棄。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有最起碼的意志和毅力,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才能很好的應對初二。
2、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早晨,人的記憶力最好,適合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安排給數學、物理,這時候解題效率高一些。其他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可以多讀些課外書,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語段,應該抄下來以積累素材,在寫作文時會輕松很多。晚間復習時切忌打疲勞戰,可以聽聽音樂,做一些不太劇烈的室內運動,放松自己的心情,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3、學會交流學習
孩子一定要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多和同學們交流,在討論中發現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態。這種近距離的交流就會快速的使孩子和大家融為一體,這樣孩子的學習心理壓力會減輕。同時學習心態放輕松,聽課效果會很快提高。
初二了各科成績都不好的原因:
1、抓不住特點
孩子求勝心切,希望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都能學得面面俱到,結果樣樣都抓,樣樣也沒有抓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2、學習太被動
成績不好的孩子不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不習慣自習的時候獨立、自覺學習,卻喜歡上課開小差,自習的時候講話、睡覺等,孩子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系統化就很難有頭緒,做題耗費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3、找不到適合的方法
有時孩子很苦惱,覺得每回做作業都很認真,可是成績還是上不去,這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缺乏明確的步驟,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會在做完題后回顧和反思,經驗用不到書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