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要讓課外閱讀融入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去,我認為首先要明確閱讀意義,端正閱讀態度;第二要幫助學生找準課外讀物,確保閱讀質量;第三,要具體指導閱讀方法,安排閱讀步驟。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策略研究:
(一)閱讀習慣養成之前
在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之前,指導課外閱讀應有具體的計劃和步驟,如規定閱讀哪本課外讀物,哪個時間段讀哪些章節與頁數,閱讀時應劃出哪些類型的句子與詞語,注意帶著什么問題去閱讀,可以用幾種閱讀方法等。每次教初一的新生,我先讓他們在七年級上冊讀完課外名著三本,規定每周周一、周三、周五為閱讀日,布置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優美的詞、句、段,摘抄自己喜歡的內容,遇到修辭手法巧用時在原文上作賞析批注,(可以借助輔助工具查閱)。我按時查閱,并在課內給予一些課時讓學生交流、分享閱讀心得。
(二)閱讀習慣養成之后
養成習慣之前與養成習慣之后是“被動”閱讀到“自覺”閱讀的轉換,當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后,對他們的讀書筆記要求就可以逐步提高,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并及時記錄自己的感悟,為了提高他們勤做讀書筆記的積極性與閱讀的興趣,可以每個月開展一次課外閱讀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作用與意義。
(三)要反復抓,抓反復
好習慣,要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堅持得越久,就會越牢固。因此,初中三年,教師都應該一如既往地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絕不可半途而廢,即使在初三,也不該因課程緊張而忽略課外閱讀,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成,沒有耐心和恒心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才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初中三年我們任重道遠,能不能讓學生養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將影響他一生的成長。只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有利條件,堅持下去,收獲必然豐厚。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注意事項:
1、注意審題,要緊緊圍繞題目進行答題,避免答非所問;
2、在閱讀開始之前先要大致瀏覽下文章的內容,如果有小標題的,一定要注意標題;
3、分清楚文章的體裁,比如記敘文或者議論文,這兩者的寫法不同,表達意圖也不一樣,尤其是有些借助案例闡明觀點的文章,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
4、從小學語文開始,老師就開始讓學生們劃分文章的主要部分,并且說明主要部分的內容概要,這個基本功用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尤為重要;
5、注意閱讀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要能夠用自己的話語或者類似語義的名人名句進行概括和總結;
6、如果有需要結合閱讀材料進行延伸的,觀點必須緊緊圍繞在所給材料的范圍之內,切記不要盲目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