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不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常常表現出缺乏動力、學習態度消極、自我控制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源于生理、心理、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其實家長需要辯證的看待孩子的行為,積極的幫助孩子改正。
初二的孩子不自律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引導孩子掌握自我管理能力,如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讓孩子能夠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情緒變化,從而更好地應對學習中的挑戰。
2、塑造正確的學習態度
家長和教師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鼓勵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
3、用自身給孩子做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也知道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反映著整個家庭的方方面面。所以,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比自己認真時,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崇拜的情緒,也會不自覺的向父母學習。
4、讓孩子學會吃苦
讓孩子學會吃苦,是對孩子最好的鍛煉。因此,寬容適度地愛孩子,讓孩子學會吃苦,在碰撞中成長,磨練勇氣和膽量,學會自我保護才是最重要的。不自律的孩子,在長大以后不可能會全身心投入做好一件事情;缺乏自律意識的孩子,在未來也不會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5、給孩子整理出每日做事的清單
讓孩子養成做事情列清單的習慣,是可以受益一生的自律好習慣。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列出清單,這里記住一點,千萬不要把事情安排得過多,別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最好是設定在讓孩子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目標,孩子才會愿意配合你。
6、延遲滿足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煉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抵御誘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初二的孩子不自律的原因:
1、父母的干預過多
父母的干預一旦過多了,孩子就會變得缺乏自主性,認為所有的事情,既然自己也沒有權力去安排,那就索性什么都不管了。
2、孩子討厭被強迫
很多時候給孩子制定計劃、委派任務、催促孩子,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強迫、被控制著做這些事,孩子就會以不合作的蒙混戰術進行消極抵抗。
3、沒考慮到未來
孩子沒有考慮到未來,覺得今后可以利用很多種方式讓自己生活得更加出色,殊不知通過學習來改變人生是最簡單的方式。所以這些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更容易對學習不感興趣,對于他們而言玩樂顯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