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合群就是人際交往能力的顯現。孩子出生最早的人際關系是與父母的親子關系。父母為人處事和管理之道,對孩子的人際交往關系的形成影響密切。那么,孩子上初中了不合群怎么辦呢?
孩子上初中了不合群怎么辦:
一、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后天的,社交的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
有的家長直接說我家孩子就是這樣從小就是喜歡一個人獨自的玩,就算是帶著出去也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那么我只能說,那就更需要家長去培養啊。最近的研究都證實了,好的習慣都是可以榮國小時候有針對性的指導培養出來的。
二、社交的能力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談及社交的能力。家長還是需要多帶孩子出去,多鼓勵孩子加入到別的孩子中去。如果一開始不好開始的話,家長可以喝孩子一起加入進去。多幾次情況會大有改善。另外在思想上也要給孩子灌輸,不要害怕和大家一起玩才更快樂的想法。
三、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充分的說話權利
每個人的氣質不盡相同,孩子有內向的有外向的,孩子說話的語速有快有慢。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說話語速慢,就無情剝奪了孩子鍛煉說話的機會。造成孩子自卑:在眾人面前免開尊口。有了良好的語言溝通,才能促使孩子在群體中發展出具有TA自己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多個子女家庭里,家長要掌握好“一碗水”端平的尺度。
四、家長不要打聽和干涉孩子交往的對象
家長不要天天打聽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校里和哪個同齡人關系好或者不好的情況。更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對孩子社交對象進行評價。這樣會造成孩子自卑敏感、捕捉一些負面的信息引起孩子在社交場合總是在防范別人,引起對方不舒服,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
1.交流環境單一
在三四線城市,很多孩子,他每天交流對象就是自己的媽媽或者奶奶,生活環境也是吃飽了睡,媽媽帶著走一圈,回來又是吃和睡。在它的生長環境里邊,他需要溝通的人非常少,所以等他去了幼兒園或者小學,一開始是不太知道如何跟人溝通的,這時沒有過渡好的話,他就會害怕和人溝通,繼而變得不合群。
2.父母本身就不合群
有些父母本身就比較孤僻,內向,所以他們給孩子的榜樣也是孤僻的,孩子就沒辦法更好的融入到人群當中。
3.情緒敏感度過于高
尤其是感統失調,觸覺敏感的孩子。在環境里,他總是緊張的,不安的,很難放松下來,這樣他就不享受和人呆在一起的這種氛圍,就會更喜歡自己跟自己玩,最后變得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