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么辦?
1、順應天性并正向引導
家長首先應該看看給孩子行為貼標簽為不合群,這個行為是否合理,這就要考慮到孩子的先天特性。一些家長看到孩子不喜歡群體性活動,就十分焦慮,擔心孩子不合群,后果很嚴重。
但實際上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較文靜,喜歡獨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自己的獨立天地。對于這類孩子,不要刻意壓制和改變他的自然屬性,讓他和其它鬧騰的孩子一樣,這也是不負責任的。父母不要強行讓孩子放棄自己的喜好,去迎合伙伴,打入群體中;要尊重孩子自己的特質(zhì),順應孩子的天性來加以引導。
在這條原則下,父母可以從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開始,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lǐng)域,例如書法、音樂、體育運動的一個項目,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優(yōu)秀,散發(fā)自己特有的氣質(zhì),吸引志趣相投的伙伴,這樣的融入的群體才是真正持久的,孩子也會因此更自信,利于他和伙伴們敞開心扉,更加積極主動。這比那種盲目地趕孩子和其他伙伴一起玩要有品質(zhì),孩子也不會逆反。
2、讓孩子擁有穩(wěn)固的安全感
有些父母非常強勢,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壟斷了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失去了獨立性和自我的認同,表現(xiàn)為膽子很小,性情也比較軟弱。歸根到底,是他的安全感不足,他感受到的父母之愛不夠多(這里的愛絕不是父母給他買昂貴的玩具,帶他吃昂貴的大餐所能給予的)。處于強勢地位的父母很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給孩子過多的指責和消極能量,只會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不利于矯正他們孤僻的性格。
在實施這條原則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guān)注和真正的關(guān)愛,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只有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被愛,增強內(nèi)心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建立起對親人朋友、對外界環(huán)境的信任感,與小伙伴相處時才能放得開。父母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安全和一定的規(guī)則范圍內(nèi),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過多苛求孩子、控制孩子,鼓勵他大膽探索,勇敢嘗試,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
3、創(chuàng)造和諧的交往環(huán)境
有些父母怪孩子不合群,然而在生活里面這些父母本身也是孤獨的。如果父母自己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經(jīng)常處于一種封閉的狀態(tài)。那么,從小生活在身邊的孩子耳濡目染,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同時由于父母缺乏人際交往的開放環(huán)境,孩子自然更缺少與人交往的體驗,難以學會交往中的經(jīng)驗和技巧。這就是為什么西方一些名流貴族經(jīng)常搞一些聚會,一來是大人之間的交流的需要,二來也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群體活動平臺,增加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時間。
12歲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的原因:
1、家長的過度呵護,讓孩子沒有獨立的機會
現(xiàn)今社會獨生子女較多,物質(zhì)生活條件也較富裕,所以很多家長都把孩子捧在手心,當寶一樣保護著,臟的,亂的,差的不給玩,幫孩子設計好一切事情,孩子常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就培養(yǎng)成了他人眼中脾氣古怪的孩子,獨立性和自理能力非常地差。
2、家長的忽視,讓孩子過早地獨自承擔家庭的重任
一些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常常在外打工,從小就缺少父母的愛護,過早就要承提家庭的重任,內(nèi)心會有自卑和孤獨感,所以很多孩子就常常想,只有通過好好學習才能讓父母開心快樂,更多時候就是獨自默默地看書,一味地學習,久而久之也遠離了同伴。
3、家庭氣氛緊張,讓孩子凡事小心翼翼
一個孩子身在家庭暴力的環(huán)境中,父母經(jīng)常打罵孩子,家里經(jīng)常雞飛狗跳的,小孩一不聽話就棍棒伺候,家里火藥味很重,讓孩子常常做事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說錯話而得罪父母,不敢大聲說話,在人群中說話也是非常小聲,沒有安全感。
4、身體有缺陷,讓孩子從小自卑
有些孩子天生有一些身體殘疾,讓他們過早地封閉自我,覺得自己和健全的孩子是有差異的,不配得到更好的東西,感嘆命運的不公平,所以索性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和他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