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學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和不良行為方式,是正常的心理狀態。面對這種問題,應該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引導、疏導他們,使這種不良行為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
孩子不想上初中了怎么辦?
1、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
孩子厭學后,首先不能再加壓布置學習任務,要找到厭學的癥結,是所學知識太難,還是所學知識太多,學習任務壓的太多,還是有外界其他利誘吸引。搞清楚厭學的原因后,因勢利導,轉移注意力,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放松放松心情,提高學習重要性認識,循循善誘再引導進入學習狀態。
2、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3、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可與孩子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學生,他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調查表明,很多厭學的學生,他們一無特長,二成績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習慣,如常上游戲廳玩游戲。
孩子不想上初中了的原因:
1、逆反心理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時,很多父母都會下意識批評、嘮叨孩子。這種教育方式你用一兩次還行,如果次數多了,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你非要我好好學,那我偏不學,只要家長讓我做的事,我就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2、成績落后的嘲笑厭學
當孩子學習成績落后的時候,在班級課堂上也會經常被嘲笑,上課老師提問答不出來,老師就罰孩子站一整節課的時間,在班級里看起來特別顯眼。站著聽課對孩子的內心,也造成了特別大的創傷。久而久之,厭學便會在孩子的心中逐漸擴散。
孩子不想上初中了的表現:
1. 課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走神、發呆,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精神不振,愛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業,或者抄作業或找別人代抄。
2. 經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有的干脆棄學出走。
3. 學習無興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因此學習無主動性、積極性,學習成績和紀律表現差,而且有愈來愈糟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