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上小學的適合成績排名特別靠前,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成績突然的就開始下降,讓家長特別的不解,非常擔心孩子,生怕孩子成績再也考不好了,落后其他的小孩,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初一孩子成績下降家長怎么對待?
第一,家長要仔細分析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所有學科成績都不理想,家長則要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是否存在問題,尤其要關注聽課效率,這是導致初中生成績落后的主要原因,只有把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都做到位了,才能提高聽課效率。如果孩子存在嚴重的偏科問題,某些學科的成績特別落后,家長則要引導孩子在這些學科上多花時間,不僅要仔細梳理基礎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還要養成整理錯題本的習慣,這樣做才能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查漏補缺,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第二,尊重孩子的愛好,讓孩子明確學習目的
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好”開始真正形成。但大部分家長卻把孩子的這種愛好視為另類,認為會影響學習,阻止孩子。其實這樣做是適得其反的,不但沒有讓孩子好好學習,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降低家長的公信力。
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欣賞并支持孩子的愛好(前提是正當的),在支持孩子的愛好過程中通過引導,幫孩子確定學習目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三,強化孩子時間觀念,幫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在初中,孩子做事“慢”,學習“拖拉”多是孩子的惰性心在作祟。改變這種惰性的最佳方法就是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給孩子做好清晰地作息時間表,堅持執行,讓孩子養成習慣。制定時間表時,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做好充分的溝通,充分尊重孩子的建議,結合適當的鼓勵激勵孩子保持好習慣的養成。
第四,幫孩子尋找適合孩子的高效學習方法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每位家長都是孩子的全能老師。孩子學不會的,家長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升入初中后就不一樣了。一是家長的水平有限,二是干預孩子學習太多,孩子的依賴性改不掉,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也很不利。
家長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再過多的參與孩子的學習,但要做好必要的提醒、和關注。在學習方向上給予孩子指導,教孩子學習方法,這樣才是對孩子的正確陪伴。
第五,家長要不斷地鼓勵孩子
因為學生在初中階段提高成績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孩子往往會因為看不到進步而中途放棄,所以,家長要陪伴在孩子身邊,不斷給孩子加油打氣。只要孩子在堅持努力,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家長也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此外,家長還要主動跟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把孩子難以解決的問題反映給老師,請老師幫忙出謀劃策,這樣做就能為孩子掃清通過成功道路上的障礙。
第六,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后及時給予夸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復習后,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贊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