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驗表明,孩子在課上,去認真聽老師講十分鐘,是比自己再課下學一個小時都要有用的。所以如果孩子再初一成績下滑,那么想要提高的話,就一定要可以在課上,做到認真聽講,記好筆記。
初一孩子成績下降家長該怎么對待?
1、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品格
現在網絡發達,家長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關于因勤奮而獲取回報的案例,也有各種流傳甚廣的雞血用以給孩子鼓勁加油。把這些傳達給孩子,讓他們逐漸領悟到,要想活得光鮮亮麗,必須在吃苦的年紀勤奮上進。
2、不動聲色找出原因
可以與孩子聊一聊初中的生活、老師、同學、課程等,不動聲色的掌握其各種心態和動向。小編從小不愛與爸溝通,因為他太嚴肅了,但媽媽很懂得溝通之道,我從小的很多事情都會跟她講,各方面碰到問題,也會得到她最及時的引導。
作為家長,應該關心成績,但不要只關心成績,要善于了解孩子,善于溝通,善于提供幫助。坦率的說,家長在孩子的成績提升方面,給不了多少具體性的幫助。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上進的環境,引導孩子保持上進的心態,那么無論碰到什么問題,孩子自己都能找出辦法去解決。
3、注重查漏補缺,注重積累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畢業班學生進入了復習時段,這個時候要注重平時好題錯題的積累,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增加自己的練習量和備考材料,以便于在最后的沖刺階段能夠有資料可用,而且這些積累的題目大多是精致的題目,而且是最適合我們自己的復習材料。
初一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1、努力程度不夠
努力程度是學生學業成功的基礎。學習要用功,否則,根本就沒有辦法徹底掌握系統知識。很多的孩子都是因為努力程度不夠,甚至有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怎么用功都不了解。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珍惜時間,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觀念還停留在小學階段,還沒有完全進入中學的學習準備中。
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經常給孩子深入溝通,讓孩子產生自我認知,明白自己所處的階段。而且,家長和老師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努力、不上進,最后只能從學業道路上被淘汰,不能有更深入的進步。
2、被動學習
許多同學進初中入后,還像小學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
3、學不得法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
4、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