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都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在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比較好,是父母的驕傲。但進入初中以后,孩子的成績就開始不穩定了,甚至有的孩子成績一直下降,讓父母特別擔心,這是什么原因呢?
上初中成績一直下降是什么原因呢?
1、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自上小學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了初中以后,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加,難以適應更高強度的學習,從初一下半年開始,成績逐漸下滑,到了初三后,越落越遠,開始喪失信心,甚至厭學。
2、家長文化水平低,輔導能力弱
無法幫助孩子解決課后輔導的難題,學校老師工作量大,更無法兼顧所有的孩子。那些主動學習能力差的孩子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成績一落千丈。
3、心理落差感強烈,產生自卑感
上小學的時候,班容量相對較小,無論是從成績還是從生活,老師照顧得全面,如果稍碰上愛表揚學生的老師,還每天得到鼓勵和贊許,學生會感到集體參與感強,學習也充滿自信。
到了中學,包容量增大,學生來自好幾個學校的學生,學習水平都大致相同,成績上再沒有優越感,稍一不留神,成績就會下滑謝截,逐漸產生自卑心理。
4、孩子感覺不到被關注
小學階段老師管的嚴,盯的很緊,孩子也容易被關注到,到了初中,老師承擔更多的課業任務,有的老師甚至教多個班級或多個科目,老師沒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孩子可能會有失落感。
上初中成績一直下降怎么辦?
1、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
這個道理應該很容易理解,一個人如果做什么事不知道目的的話,自然就很難去堅持,尤其當這件事做起來比較困難的時候更是如此。
如果說孩子在小學階段把學習當成一項取悅父母和老師的任務去做的話,那么上了初中之后他一定會去思考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做好引導工作,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讓他們知曉學習與自己未來選擇的關聯。
2、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復習是為了鞏固和強化所學的知識點,預習是為了能夠提前掌握將要學習的知識的重難點,這樣在聽課的過程當中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有重點地去聽課。
3、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復習。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如果在哪里知識點比較薄弱的話,這需要學生及時的去翻看課本查看教材。
4、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和夢想。
興趣是人做任何一件事的最大動力,有興趣的事情可以忘記時間、不知疲倦、注意力非常集中,效率自然就會非常高。不管孩子的興趣是什么都不能去打擊,很多看似和學習不相關的興趣都會和學習聯系起來。家長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的興趣,給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提供盡可能的幫助。興趣是一個人和這個世界最好的鏈接,一個有興趣的人會對這個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這就是學習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