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因為小學成績差,而導致初中也這樣,其實孩子在小學時可能是習慣不好,對學習不認真, 那么孩子到初中了,家長就要重視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學成績差到初中還有救嗎?
1、小學是人們最初階段的正規教育學校,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部分。而且小學的課程也是比較簡單的,孩子的年齡也小出現貪玩,成績差的表現也屬于正常。
2、步入初中后老師會變得相對嚴厲一些,這時候大部分學生會被動著去學習。當學生融入學習環境,成績有所提高后老師會細心耐心的教導的。
3、初中階段屬于中等的教育范疇,小升初之后其實大家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會有所提升,是可以追上來的。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差,主要是自己還沒有完全適應,沒有改掉自己小學時的壞習慣,這時家長和老師要多加教育和引導。
孩子上初中后該如何提高成績?
1、做出改變
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想法。不能再像小學一樣隨意。在自己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克服,學會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擁有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使自己有效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使用錯題本和筆記本
建立自己的錯題本和筆記本,上課時將重點知識記下來,便于課后鞏固。錯題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記錄自己常犯的題,沒事的時候多加練習,找出自己的不足,主攻弱點。慢慢會摸索出屬于自己的解題技巧和思路。
3、學會總結
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于學習的過程,專注于蘊藏在分數背后的秘密。
4、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5、積極舉手發言
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做好筆記。教與學應是雙向交流、互相促進的。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積極舉手發言就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思維,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