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在逐漸加強,出現(xiàn)了叛逆傾向。叛逆是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生活,是一種自我覺醒的表現(xiàn),是一種趨于成熟的表現(xiàn)。家長面對這種情況,不必為此大驚小怪。而應該學會方法和孩子進行溝通有效地溝通,那么初三的孩子家長怎樣跟孩子溝通呢?
初三的孩子家長怎樣跟孩子溝通?
1、家長要保持積極心態(tài)。
初三學習任務更重些,面臨中考壓力也會大一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坦然面對就好。不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狀況,家長都要保持積極心態(tài),要以此影響孩子,積極面對初三增加的學習任務和壓力,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態(tài)度決定一切。
2、溝通的時機。
時機的選擇很重要,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觀察孩子是否有溝通的欲望,切勿選擇孩子心情煩躁的時候。時機選擇不當,不但起不到溝通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激化矛盾。溝通一般會選擇孩子心情愉悅的時候,比如在他(她)取得成功的時候,此時家長可以選擇與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當然,當孩子遇到挫折,如考試或比賽失利,或與同學交往中受到傷害,家長要主動去愛撫、關心孩子。
3、溝通的話題。
溝通是門藝術。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要注意選擇溝通的內容。切忌一天到晚就是學習,好像除了學習,就沒有你關心的東西了。家長可以和孩子談談學校的奇聞軼事,聊聊電影、電視的情節(jié)和人物,音樂、體育、時尚,甚至是早戀,只要是孩子關心的事,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可以談,因為這種交談可以讓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獲得難得的放松。任何孩子都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當然,這種關愛不能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應該是精神,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物質上應該都能得到滿足,他們匱乏的是精神和思想。他們很希望他們的話能被家長好好地傾聽,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尊重和鼓勵。
4、溝通的態(tài)度。
我們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時,說出來的話總是讓孩子反感。往往談不了三分鐘就不歡而散,為什么呢?很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總是高高在上,言語中多是責怪甚至是謾罵,你想想,孩子本是想要從你這兒尋求一點安慰,到頭來卻是一頓批,久而久之,孩子與家長的隔閡就越來越大,慢慢地懶得理你,甚至你一說話,他就默默走開了。我們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xiàn)了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狀態(tài)時,很容易情緒失控而發(fā)怒,還動不動就出現(xiàn)過激的言行,挖苦諷刺,甚至謾罵毆打。更有些家長甚至把工作或生活中的壓力與家庭矛盾的不快,也發(fā)泄到孩子身上。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少不了尊重。當孩子被尊重時,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松的,這能夠很好地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家長所要表達的態(tài)度和觀點,孩子也才能去接受,去思考。
5、溝通的方式。
溝通不一定是通過言語,它可以是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一次輕松的散步,一次愉悅的旅行,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表情。接送他時給他一個擁抱,就可以讓他從你這兒獲得安全和信任,一個微笑,就可以給他信心和力量,足夠讓他高興一天。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拍拍他的頭,把手輕輕放在他的肩上,這些不經(jīng)意的動作,有時勝似千言萬語,會給孩子送去溫暖,送去力量。
6、學會讓步。
初三的學習生活是緊張而忙碌的,而玩的誘惑也是很強烈的。所以,家長要深刻領會勞逸結合的含義。學習固然重要,但適宜的玩耍以及交友,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最有益的。何況,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是以適度的玩耍和交友來釋放一部分情緒并獲得人生的體驗。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玩電腦,那就和孩子約定周六、周日有幾個小時可以盡情玩;有的孩子喜歡打籃球,那就放孩子出去半天,與自己熟悉的球友馳騁球場;有的孩子喜歡看電視,那就在固定的時間讓他看上一段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凡事要有度,這個度就是在孩子要求合理的情況下,家長與孩子交流之后做出一些合理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