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有覺得語文多重要,所以小學時期,都是注重孩子的英語和數學,從小學到初中,孩子的作文水平也是中等,甚至多數時候覺得“還好”,但是苦于不愛閱讀、對于看書提不起興趣,閱讀理解題丟分比較嚴重,作文更是寫的不好,那么初中作文不好怎么補救呢?
初中作文不好怎么補救?
1、在生活中學習
語文是基礎學科,是工具學科,單靠課堂上的學習,老師的講解,課本上的幾篇優秀文章,是很難學好語文的,要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學習語文,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平時讀書看報,看新聞,聽廣播,看電影,人們之間的交流等,都要用眼去觀察用心去看去聽,去領悟感受,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也是學好語文的好方法。
2、學會閱讀
會閱讀,有很多標準,比如閱讀速度是不是夠快,再比如,會不會抓取重要信息,讀完一篇文章,用簡潔的語句表述一下主要內容;又比如,根據自己的需要從文中獲得必要的知識信息。對寫作來說呢,至少得知道從文中(書中)可以積累哪些語言材料,要求高一點,還得學會從中學習到寫作方法和技巧等等。知識的學習,基本包括記憶、理解和運用三個層次。很多家長比較重視記憶和理解,而忽視了對運用的指導,這對于孩子寫作來說是不利的。
3、鼓勵寫作
細心的家長,可能已經發現,從初中開始,寫作文不叫習作,叫寫作。這個叫法上的變化,就說明初中生要學習寫作了。小學階段,叫習作。換句話說,可以練習練習。初中生,就要創作了。而且初中階段對于寫作的要求也高了,不僅要完成字數的過關,還要保證寫作質量,所以作為家長可以在周末帶孩子出去玩,回家后,讓孩子以某一個主題進行寫作,寫完后家長可以檢查,不管孩子寫的好壞,都要進行表揚,這樣孩子才有動力寫作。
寫作的誤區:
1、平時不積累素材
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因為沒有積累足夠多的素材,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找素材,這樣一篇文章寫下來,至少需要三個小時,這也是效率低的一個原因。
2、不列大綱
不列大綱的后果就是,想到什么寫什么,時間不僅沒有節省,反而寫得非常費勁又吃力。每次寫完一篇文章后,一看時間,已經很晚了,粗粗地檢查一遍,其實有許多的問題。
3、心理誤區
孩子怕寫不好,所以不敢寫。這是孩子提起筆,遲遲不敢下筆的原因。過于在乎成果,就會忘了享受過程,造成寫作開頭難的假象。其實寫作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不一定要滿腹文墨才可以寫,不一定要用華麗的語言才可以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