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可見,地圖對于地理的重要性。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因此,學會用好地圖是提高地理成績的關鍵。
初中地理不好怎么補救?
第一,要對地理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通過看地理類雜志,電視,地圖和地球儀等來了解地理知識。
第二,就是要多利用地圖和圖片來加強記憶。地理也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也是需要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有很多的知識點需要記憶,而方法很多。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要以課本為主。上課時要集中注意力,做好筆記。不懂要多問,直到弄明白為止。利用讀音和首字及順口溜等等來加強記憶。還要熟悉圖形,多畫圖。對世界地理要了解,七大洲,八大洋。多理解和思考,便于記憶。
第三,要多做題,對比和分析,才能抓住規律,靈活運用。要了解世界各國的氣侯人文,特產,風土人情等等。對比著記憶,能更快更好的記住。多花點時間來總結。初中地理并不難,一定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1、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部分初中生學地理還沒養成看地圖的良好習慣,只是死記硬背文字部分,結果課本背得很熟,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看圖。初中地理考試有60%的內容來自地圖,因此,在學習時應多看地圖,將河流、城市、礦產都落實到地圖上去,并從地圖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事實證明,看各省地圖效果好于看分區及全國地圖,如學習中國地理“華北地區五省二市”時,可逐個省學習,以山西省為例,其形狀似平形四邊形,主要河流有黃河、汾河、省會太原,煤礦有北部的大同,中東部的陽泉,臨近省份分別為:北臨內蒙古、西臨陜西、東臨河北、南臨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學習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識掌握了,中國地理也就學會了,學習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2、把握地理規律
我們要知道地理是有規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3、綜合運用
任何學科,學習的目的不止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通過所學的內容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學習地理之后,不僅要多練題,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還要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
4、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征”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狀像一對兄妹,越南的形狀像一根扁擔挑兩筐等。考試中,看圖填空部分有些學生竟看不出地圖畫的是哪個國家,哪些省份,以致于失分,原因就是平時不注意看地圖的形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