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白媽媽家的孩子15歲了,剛好念初二。但是最近開始曠課不想上學了,脾氣也變得糟糕,身邊的朋友也盡是些不良青年。白媽媽一直以來希望他可以安安分分的念書,增加自己的修養(yǎng)素質。但現(xiàn)在的情況明顯是背道而馳了。這種情況令白媽媽非常的擔心,孩子厭學該怎么辦呢?
初二孩子厭學就是不去學校怎么辦?
第一、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1、認同
首先我們要同意孩子的看法,即使這次考試不好,我們也不能批評他。 我們批評得越多,我們的孩子就越可能遠離我們。 所以,我們跟孩子聊更多的是學習的感覺,比如累,甚至了解孩子的其他生活感受,先跟孩子聊,聊開心,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
2、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
看孩子是不是學的比較難,老是說內(nèi)容看不懂; 或學習的心理壓力較難調(diào)整; 還是玩心比較大,喜歡和朋友一起玩。。
第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生命的根本意義是讓你的生活質量更高,而不是讓你的個人欲望更大。 所以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慮,是否對我們的個人成長有好處,是否對我們的家庭有好處,是否對我們的朋友有好處,是否對我們的學校有好處,是否對更多的人有好處。 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人生態(tài)度之一,是一種態(tài)度。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得失,也是為了家人和朋友,也是為了國家和社會,只有這樣,孩子的視野和格局才能越來越大。
第三、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比如語文方面,以背誦,閱讀,寫作等日常積累為主,一周可以堅持寫一篇作文,英語以閱讀理解為主,寫作背誦為輔,理科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注重解題的順序和步驟,答題思路,等等,父母要給孩子具體學習方法上的指導,讓孩子輕松學習,提高效率。
第四、提升思維,看到本質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真的太快了,未來10,20年真的不知道世界會怎樣,到時候找工作都不容易。 但無論何時,一個人的思維品質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品質。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思維品質,甚至我們也要認真學習。
初二學生厭學的原因是什么?
1、缺乏學習目標
父母單純的愛,真的聽了感動,但父母的整個過程都是糊涂的,這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現(xiàn)在的00后,我和他們深入交談,發(fā)現(xiàn)他們有很強的孤獨感。 父母和孩子交流太少,他們在缺乏陪伴的環(huán)境中長大。 為什么不問問孩子你為什么在學校?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反應。 有些孩子說,他們想回報父母和老師的期望。 有些孩子說他們想要被崇拜。 有的孩子說不學習會被罵。 缺乏使命感的內(nèi)心非常脆弱,經(jīng)不起折騰。
2、評價標準不科學
如果你想學好,你必須專注于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因為學習成果是由學習過程決定的,所以專注于成果是沒有幫助的。 我們說:“眾生怕果,菩薩怕因”。 因此,教師、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反饋必須以孩子的學習過程為依據(jù)。 比如你要表揚孩子今天作業(yè)沒有跳步,這次回家是先寫作業(yè)后看電視,表揚孩子努力、自控力強,而不是表揚孩子成績好、聰明。 因為勤奮、自覺是孩子的可控因素,而聰明、成績則不然。
3、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以自我為主中心,不喜歡聽父母和老師的話,老師和父母越是讓好好學習,孩子越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