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嚴峻激烈的教育競爭中,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很多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初中生的厭學情緒尤為突出,家長是需要引起重視的,請看以下內容。
初中生想輟學怎么辦
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不會放過初中這個重要時期對孩子的教育,但往往這時候,孩子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而厭學問題是當前最急需解決的。
1、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
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2、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命運,如果父母不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無疑是在葬送學生美好的未來。學生在年幼的時候,對好習慣壞習慣是沒有什么概念的。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只有學生深刻意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才會主動強化這種好習慣。這就需要父母不斷對孩子強調好習慣的重要性。
3、學會給孩子減壓
結合孩子的能力,對學習不提過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減壓。同時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地區分輕重緩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
4、幫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習事半功倍,而錯誤的方法則會事倍功半,如果孩子學習方法不對,學起來會更吃力不說,效果也不理想,慢慢地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不愛學習,可以多了解下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就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5、對孩子的態度要好
講解學習的道理給孩子聽。當孩子完全不想聽父母的話時,父母也不能硬性的逼孩子洗耳恭聽,父母就應該先安靜下來。等孩子也不說話了,再次溫和的告訴孩子人為什么要學習。孩子叛逆不學習不代表孩子就是變壞了。孩子在青春期里性格不是單一的。有時候叛逆也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
6、不用威脅手段
家長似乎都比較喜歡用威脅的手段來糾正孩子的行為。不管是威脅孩子不讓他使用手機還是減少零花錢,孩子越長越大進入青春期,這些方式不僅會越來越沒有用,甚至可能還會起到反作用。
7、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孩子年紀小,自制力還很差,這時候我們的家長就要學會幫助他們,制定一定的規則制度。告訴孩子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要學會合理安排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