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想上學時,家長應該先找出原因,然后開正確的藥。例如,可能是他們在學校和同學相處不好,或者他們經常被老師責罵,或者是因為他們跟不上學習進度,沒有人為他們解答,從而導致他們厭倦學習,不想去上學,并及時與他們的孩子或老師交流以找出原因。
女兒13歲不想上學怎么辦
1、家長保持良好的心態
切忌孩子一說出來不想上學,父母就開始動手,或者把孩子批評的一無是處,要知道父母這樣做不僅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徹底失去與父母交流的欲望,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越來越厭惡,所以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先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2、和孩子真誠的溝通
父母要和孩子真誠的溝通,認真討論他的將來,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有個明確的認識。每個孩子都會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期望,這種期望就是一種動力。讓孩子明白期望到現實是需要艱難的過程的,而且必須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才能成功。學習是增加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必要過程,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很重要。對學習很重要有了清楚認識的孩子,很少會產生厭學情緒。
3、要有適當的學習目標
家長要給孩子定一個適當的學習目標,剛開始目標不要過高,過高的目標容易使孩子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當然,目標太低則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確立的學習目標必須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定。
4、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并不是因為孩子“笨頭笨腦”,而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導致孩子造成的學習心理壓力。老師發現有一群這樣的家長,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夠好或是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和標準以后,總是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情緒焦慮、生氣、失望、氣餒.,其實有些孩子在讀書方面就是天生沒有興趣,作為家長可以把孩子往其他方面去發展、去引導,這樣也同樣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
5、讓孩子自主規劃學習和生活
家長同時要讓孩子明白,他們有選擇的權利,自然就要承擔選擇后果的義務,不論結果是好是壞,自己做出的選擇就必須要堅持下去,即使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也要勇敢地承擔響應的后果。
6、注意勞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適時地幫助孩子選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閑活動。這些休閑活動看似和學習無關,卻和學習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平時適當地開展休閑活動,再加上給予孩子適當的心理疏導,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的孩子很快就能緩解學習上的壓力,讓學習過程始終都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7、家庭教育很重要
父母應經常與孩子交談,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或其他情況,給予心理咨詢,消除對學習的恐懼,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積極運用大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家庭教育也需要策略。父母應該多鼓勵和贊揚孩子。只要孩子取得了一些進步,家長就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認可,以提高孩子對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