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是學習的重要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出現厭學問題時,家長要理解孩子,問下孩子是不是學習壓力比較大,還有青春期情緒波動就是單純的不想學習了,給孩子時間調整,這個階段我們做家長的對孩子的教育是陪伴式教育,一定要改掉之前的教育方式,多學習新的教育方法,積極引導孩子擺脫厭學問題。
初一學生不想上學怎么辦
1、家長要重視學習
很多的家長自己本身對于學習這方面就的學習不夠重視,家長在要求孩子認真努力好好學習的同時,自己也應該要以身作則,重視學習。只有這樣,初中生才會認為覺得學習是一件重要而且莊嚴的事情,對于學習也不會馬馬虎虎。所以,家長在平時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
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
對于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4、從孩子的特殊技能出發,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優勢、特長和成功來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毅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閑暇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5、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6、家庭環境的調整
父母應做好家庭教育,加強家庭凝聚力,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及時給予孩子安全感和溫暖。
初一學生不想上學的原因
一、孩子一入學就面臨父母對孩子高期望值的學習方面的精神壓力,為了有一個好成績,許多父母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及高昂的學費去陪讀、報班、輔導,孩子目睹又親臨,時間長了逐漸演變成了心理壓力。
二、由于沒有或者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課堂上老師的短暫引導和家長的間斷性引導和支持,使得孩子的學習處于長期性的孤立中,在學習中處處遇到困難,進而覺得學習沒有快樂,久而久之就有了厭學的現象發生。
三、對科目和老師的不適應。初一科目多而相對小學較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總結性強等特點加上常常跟不上老師的快節奏,使孩子找不到學習興趣一直陷于自卑的學習狀態下,進而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