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在這個時候孩子出現不想學習的征兆,應該怎么辦呢?建議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孩子初二不想學怎么辦?
1、與孩子平等對話
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退卻的時候,如何與之溝通,家長的姿態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對話,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從而對學習更感到厭煩。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會嘗試著與家長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2、請老師給予積極關注
學校教育是改變孩子厭學情緒必不可少的關鍵,尤其是孩子的班主任,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十分了解,家長可以尋求班主任老師的積極關注,以適當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學習面貌。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厭學是一個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學習感到力不從心,時常陷入一種混亂感中,是重要原因。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及時消化新知識,問題積累起來,最終定會沉重到無力解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能感知到自己的進步,就不容易厭學。
4、合理運用激勵
激勵和懲罰,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如果運用得當,激勵的效果更好。只不過,懲罰更直接簡單罷了。鼓勵的方法是很多的,口頭表揚,贊許的眼神,批改作業時留下贊賞的話語,都會給學生信心和勇氣。
5、尊重孩子的愛好
初中生又處于青春期的年紀,很容易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即使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故意不學習。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愛好,多和他們溝通,把學習和愛好的時間占比合理分開。這樣就能避開因為逆反心理,而故意不學習的情況了。
6、細說不上學的危害
孩子上初中,年齡還很小,很多想法都很幼稚,,這個時候家長要起的作用是,耐心的和孩子細述不上學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如果孩子領會不到,執意不想上學,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暫時休學,送去打一兩個月的臨時工,讓孩子嘗試一下,賺錢有多艱辛。
7、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在責備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孩子回家之后,父母要么在看電視,要么在玩手機,總之沒有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想改變孩子之前,作為家長應該先反思自己的問題,改掉壞習慣,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并營造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