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一的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家長首先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目標,讓孩子有一個前進的方向,不至于迷茫。其次要提高孩子實現目標的自信心,只要孩子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那孩子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就不會輕易半途而廢了。
初一的孩子不想學習怎么辦?
1、引導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但是從小就教育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是也是不容忽視的主要問題。只有當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的目標時,他才會積極努力的學習。
2、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就大事,過上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起到為社會做貢獻的作用。但是不要盲目提高對孩子的期望,更不要說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了。沒有哪個父母對孩子是沒有期望的,但是這種期望必須與孩子的成長保持一致。
3、制造成功
成功可起到激勵的作用,有助于推動他積極主動地學習。有不想學習情緒的青春期孩子,適時地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
4、提高自信
對于年幼的孩子,在學習中增加趣味性,通過獎勵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要與老師配合,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閃光點”,在他現有基礎上,只要略有進步,就要及時鼓勵,提高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高外部動機,再強化內部動機。
5、科學用腦、改變學習方法
對于學習疲勞的孩子,提倡科學用腦,每天要有一定運動和從事有興趣活動的時間,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主動性。
初一的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
1、初中生學習科目增多
小學生主要學語文和數學兩門,到了三年級以后才增加一門英語,而且學習內容簡單,考試壓力小,加上有體、音、美等非考試科目,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還是比較輕松愜意的!
到了初中七年級,考試科目由語、數、英三門,一下子增加到語、數、英、史、地、政、生七門學科,而且學習的內容難度加大,很多學生一下子適應不了導致成績下降。
2、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3、自信心不足
兒童心理發育不成熟,兒童雖然智力水平屬于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所以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