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孩子的學習上,孩子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意志,來承接父母的意志。從而導致:孩子在學習上變得越來越被動,父母越來越不耐煩,親子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大,關系越來越疏離。
初二孩子厭學怎么引導?
一、將學習的責任歸還給孩子。
把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孩子,是喚醒他內驅力最基本的條件。當孩子可以決定什么時候學,學什么的時候,他的自主權其實也就釋放出來了,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自己做主”這件事毫無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說了算,他們內心會倍爽。
二、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幫孩子找到學習的成就感,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感受。當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某種成功,得到了認可表揚,就會產生滿足感,使學習速度加快,效率提高,并且自覺性也會明顯增強,這些都會促使孩子再次獲得成功。
三、幫助孩子找到清晰的目標和方向。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目標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沒有,沒有目標的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棄。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關愛,得到不斷地鼓勵,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四、不要盲目攀比。
現在的家長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別人的孩子都是好的,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這樣其實很讓孩子沒有面子,因此不樂意家長再這么說,因此我們不要總是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
五、看有沒有早戀的現象。
初中生處在一個青春期發育的階段,很多初中生都會出現對異性有好感的現象。初中生一旦早戀是一定會影響學習的,很大成程度上會出現不想上學,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想法,如果是早戀了,那么告訴孩子戀愛是美好的事情,應該正確陽光健康地面對。
初二孩子厭學有哪些原因?
一、家長不切實際地期望。
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硬讓他們去做他們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并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二、對孩子過于嚴厲。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許在有些父母的腦子里還依舊存在,他們時不時地諷刺、挖苦孩子,甚至動武打孩子的做法,無不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三、自信心不足,悲觀。
孩子基礎不扎實,繼續學習更深、更高難度的知識時,往往感覺到沉重的壓力,無法應對,過重的壓力會讓孩子透不過起來,感覺失去希望和信心。
四、學校教育方式不適應。
如果學校中的學業負擔過重,在考試時屢屢受挫或者老師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等,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