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每個人一生都在進行的過程,而在人的少年期,學習這個概念更為精準、固定,上學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家長發現,自己孩子一上初中就變得不愛學習,成績也不如之前,無論怎么跟孩子交流溝通,效果都不是那么盡如人意,還容易導致孩子的逆反情緒加重,那么到底應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初三的孩子對讀書不感興趣怎么辦?
①首先,初三對于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但不要給孩子巨大壓力。有很大壓力是正常的,但不能讓壓力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②初三學生要認真聽課,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復習備考,但要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焦慮,不要讓孩子覺得焦慮。
③勞逸結合。不光是埋頭苦讀才會有效率。偶爾放松一下,聽一首歌,或者去看一場電影。放松一下,保證睡眠時間,不要熬夜,白天尤其早上的效率會比晚上高很多,早睡早起。
④學會解決釋放。初三學生有壓力是正常的。他們必須采取一種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的方式,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后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⑤專心做事。當一個人同時面對多種事情時,很容易給初中生帶來壓力感。初三學生要學會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專心做一件事,以免身心疲憊。
⑥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可以通過其它活動,或者轉移注意力,讓壓力在其他活動中得到釋放。比如參加文體娛樂活動,獲得愉快的心情,壓力就會逐漸消解。
為什么初三的孩子對讀書不感興趣?
①學習動機不足。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對學習基本上采取一種放任的態度;精神面貌萎靡不振,懶散、拖沓,常把主要精力放在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上,缺乏奮發向上、刻苦學習的原動力。
②學習興趣缺乏。學生的興趣一旦由學習轉為社會不良活動后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反而討厭學習、反抗學習興趣轉移的原因,大多數是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③自尊心受傷。有些時候由于老師在教學管理和班級管理工作中沒注意到細節,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同學,很可能會導致該同學自尊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