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厭學了,作為家長應和孩子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厭學心理很復雜,是一種對學習感到厭煩的心理反應。視學習為負擔,失去學習興趣,上課無法集中精力聽講。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厭學情緒就應該盡快解決,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
初中生不想上學了的原因:
1、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2、嚴重的家庭問題
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于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3、要求過低或放縱
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后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4、青春期作祟
進入初中的孩子臨近青春期,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很可能成為孩子厭學的內在因素。
5、外界因素的影響
外界環境,對中學生帶來的壓力絲毫不小,來自于同齡人的橫向對比,來自于父母的殷切期待和老師的諄諄叮囑,都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這些壓力無時無刻不存在,幾乎出現在他們生存的每個空間中,不管是回到家中,還是回到學校,總之,無孔不入。
初中生不想上學了怎么辦?
一、以身作則。
希望孩子愛學習,家長要率先垂范,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從事文化類工作的人,可以陪孩子讀書;從事其它行業的人,同樣可以業余時間加強理論的學習。
學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不斷進取的精神影響孩子。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一點,不但對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自己也受益終生。
二、平等對話。
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退卻的時候,如何與之溝通,家長的姿態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對話,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從而對學習更感到厭煩。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會嘗試著與家長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三、注重陪伴。
有的孩子不想上學,可能與父母長期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成長有關,這時不僅父母需要作出反思,抽時間陪伴孩子,而且在陪伴中找到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增加親子活動改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中健康快樂成長。
四、耐心溝通。
初中生不肯去上學,這時就需要父母耐心和孩子進行溝通,深入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對未來的規劃,然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為孩子規劃好未來。
五、家庭和諧。
充滿愛的家庭,更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對家長美好的期許,更可能產生積極的回應。同時,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學習也不容易受到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