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從孩子到大人的轉變時期,碰到什么事情喜歡自己做決定,喜歡反抗父母,和父母頂嘴,厭學不想上學是這一時期的重要表現,這是很正常的,家長要正確對待,那么初中生不想上學了怎么辦呢?
初中生不想上學了怎么辦?
第一,和孩子老師溝通一下。
如果孩子比較內向,根本不和自己交流,也不告訴自己不想去學校的原因,家長可以和孩子的老師聯系一下,問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最近表現,不去學校的原因,配合老師一塊解決孩子不去學校的問題。
第二,靜下來問問你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如果找不出來,就找別人幫忙分析。通常家長會以自己的經歷對孩子言傳身教,但是家長有沒有明白,孩子并沒有我們的經歷,他們有他們的經歷。時代不一樣了,家長的思想應該跟著轉變。
第三,多鼓勵少責備。
這是家長教育孩子必須要遵守的準則,不止在孩子不愛學習厭學這方面。比方說讓孩子去做作業,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做完我們好一起去打球”而不是直接的說:“就知道玩,還不快去做作業”。家長尊重鼓勵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期望通過自己優秀的表現,獲得家長的尊重、認可和鼓勵。一旦形成一個正面反饋循環,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第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學習的動力。
家長要告訴孩子,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學習絕對是通往羅馬最捷徑的方法。家長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要讓孩子知道讀初中現在不好學,以后根本沒有退路。特別是在很多省市,初中是不允許復讀的,那么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只能走職業學校的道路,那么自己未來的人生可能會不再有色彩。因此要告知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第五,增強信心法。
對自己有信心是人成功的最大助力,只有相信自己,才不會畏懼困難。很多孩子不愛學習厭學,就是因為對自己喪失了信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再努力也沒用,就開始放棄自己,進而不愛學習厭學。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增強孩子信心,勇于面對學習的挫折和困難。
第六,自我暗示法。
如果一個人不停的暗示自己喜歡學習,并一定能夠把它學好,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喜歡學習,并且不會因為學習而疲憊。這種自我暗示法可以很好的用在孩子學習中,假如孩子對于某一門課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可以訓練孩子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堅持下去,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七,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給孩子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有的家長卻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孩子在寫作業,你卻在孩子旁邊看電視、打牌、打游戲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哪里還能安心去學習。心里早就心猿意馬了,學習效率也會很低。家長要有意識的給孩子營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避免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受到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