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孩子即將面臨中考,學習的壓力是很大的,孩子一時間難以排解產生不想上學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家長要正確看待。切不可因為孩子不想上學就打罵孩子,那么初三的孩子不想上學鬧情緒咋辦呢?
初三的孩子不想上學鬧情緒咋辦?
第一,合理期望。
家長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對孩子有過高期望,不應該把自己沒有滿足的求知欲加到孩子身上,把失去的東西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而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第二,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
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家庭氣氛,不要一天到晚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講道理,打比喻、舉例等。雖然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的很好,但是讓孩子沒有真正感受到寧靜、溫馨的生活環境,也沒有了自由獨立的能力。那么他們對于家長的要求都會持逆反心理的。
第三,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目標。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厭學顯著的特點是喪失了信心,這時候家長應該對孩子適當地降低要求,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讓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克服自卑,要多傾聽、多寬慰、多關心孩子的身體和心境,糾正厭學情緒。
第四,正確批評。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場合和適度。平時要以表揚為主,少用批評、責怪,批評過多,會使孩子情緒低落,學習時更易犯錯誤。
第五,多鼓勵贊美孩子。
家長對孩子要注意激勵的方式方法。學會贊美和鼓勵,家長必須懂得,語言贊美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對孩子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
第六,注意勞逸結合。
許多孩子在學習中進入疲勞狀態時,因為學習效率下降,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用延長時間的方法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結果陷入惡性循環之中:越是延長時間,學習效率越低,就越要延長時間……這樣不僅會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還會加劇疲勞,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甚至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家長要讓孩子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幫孩子走出惡性循環。
第七,讓孩子有一個暢通的情緒宣泄渠道。
初三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心理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盡情宣泄,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等孩子平復心情后,再幫孩子做自我反省,引導孩子理性、客觀地看待分析問題了。
初三的孩子不想上學鬧情緒的原因有哪些?
1、不良習慣。
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有不良習慣,不能專心學習。比如上課說話、玩手機、做小動作等。長期以往導致跟不上學習隊伍,成績下降。為了讓孩子跟上進度家長會給孩子加大課外作業難度,延長學習時間,導致厭學。
2、學習負擔過重。
升學競爭激烈,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孩子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學習負擔過重與心理壓力的增加在孩子身上。導致孩子思想負擔增重,面對學習是很是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