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孩子通常倔強而敏感,而這無疑也增加了父母教育的難度。有不少父母感慨,自從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就變得特別叛逆,對于大人的話也常當成耳邊風。于是很多父母成了孩子的“對立面”,不僅自身無法成為孩子可以傾訴心事的朋友,連親子關系也變得劍拔弩張,那么初中生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呢?
初中生的孩子該怎么教育?
1、缺愛。
很多孩子叛逆,會故意做一些事情,比如故意考試成績差,故意去打架,故意跟同學鬧矛盾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表現的越差勁,家長就會越關注孩子,這也會在孩子心里留下一個概念,那就是,只要我犯了錯,就會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從而為了引起注意,就會繼續犯錯。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內心的對愛的渴望,給予孩子關心關愛,這樣才不至于孩子為了引起家長注意而叛逆。
2、尊重孩子。
初中的孩子叛逆,最多的原因就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很多孩子認為,到了初中,我就是長大了,這個家里應該出現我的聲音,但是父母往往還認為孩子還小,什么事都不跟孩子說,包括孩子的興趣班,孩子都做不了主。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轉變一下自己的思想,有什么事跟孩子商量著來,一些大事兒上,也讓孩子參與討論,讓孩子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有一種自己確實這個家里一份子的感覺,這樣才不會去叛逆跟家長對著干。
3、學會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尋求答案。
想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溝通,深入孩子的內心去溝通,是最能了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的一個方法,切記,家長在溝通時,不要以家長的身份去壓制孩子,而是與孩子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不滿,家長不要去打斷孩子,要學會傾聽,多跟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很多問題,溝通都是可以解決的。
4、幫助孩子減少學習負擔。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愿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
5、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么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父母。
初中生的孩子家長怎么教育?
一、行為上讓孩子感受到平等、明主。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態,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與初中生交往,就能縮短初中生與自己的距離,緩和、解除初中生對自己的反抗情緒,使他們樂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開他們閉鎖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與民主實際是反對父母的家長式作風、過分的父母尊嚴。他們要求父母與自己平等,如果這種愿望得以實現,初中生就會報之以信賴和熱情,這樣,父母的指導教育才能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容。
二、心理上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信任、尊重。
孩子進入初中后與父母的關系疏遠了,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開始。作為父母應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強迫少年子女改變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縮小父母與少年子女的心理距離。
三、方法上善于統一認知、樂于情感同頻。
良好的溝通一定有兩個必備的條件:統一的認知和同頻的情感。當孩子的認知跟家庭和周邊的學習環境相符,情感處于同頻狀態,那么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一定是事半功倍。反之,叛逆就會越來越嚴重。陪伴和引導孩子的獨立性,是建立統一認知和情感同頻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