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一般都是因為孩子了出現厭學的情緒造成的。初中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是由很多方面導致的,當家長發現初中學生有厭學的苗頭,一定要分析原因,然后幫助初中學生解決問題。
14歲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1、與孩子溝通。
孩子不想上學,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孩子好好的進行溝通,問清楚孩子到底是為什么不想去上學呢?告訴孩子,有什么問題都能夠傾訴出來,家長是不會責怪你的。也許這樣子孩子也就會把自己的問題全部告知。
2、培養孩子的人生觀。
價值觀建立于人生觀之上,一個有健康、積極人生觀的初中學生,對“學習”這件事的態度定會是積極的,是一定不會厭學的。要知道,學習知識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完善自我的途徑,而不是以得分高低為目的。無論成績如何,一個自信的初中學生他可以隨時接受所有的不確定和波動,所以應對培養初中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從根本上改變厭學現象。
3、父母學會讓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孩子沒有學會承擔責任,那么孩子在學習上就是無所謂的態度。生活上父母注意需要讓孩子獨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如果父母事事代勞,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只有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孩子才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擔負起家庭的責任……
4、培養孩子的興趣與特長相結合。
也許有的家長會認為,特長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時間,實則不然。有特長的學生反而學習也很好,他們的特長和興趣得到鼓勵,有助于其有意識地提高學習成績。據調查,那些沒有任何特長,且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學生,反而會迷上游戲,由此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5、尋求學校的幫助。
孩子不想上學,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學校或者學習方面遇到了比較難解決的困境,導致了他不想上學,逃避學習,所以家長們要盡量去學校了解一下孩子的日常學習情況。多跟孩子的老師溝通,尋求老師和學校的幫助,一起幫助孩子早日走出厭學的情緒。
6、制定與孩子能力相適應的學習目標。
制定符合孩子能力的小目標,有助于孩子努力達到期望的目標。然而,那些超越孩子能力的目標,反而會給他們帶來壓力。為此,家長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應該分析孩子的成績,結合老師的評語調整預期。這個目標的制定,必須讓孩子稍微努力就可以達到,這樣既可以幫他們獲得成就感,也可以提高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