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孩子不想上學產生厭學心理,是由很多方面導致的,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不想上學的苗頭時,一定要分析原因,然后幫助初中學生解決問題。
14歲不想上學怎么辦?
1、幫助孩子找到目標。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學習是縮短自己與目標距離最好的方式,所以當孩子不想上學時,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目標。在旅途中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標和價值,這樣也能夠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
2、與孩子溝通。
孩子不想上學,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孩子好好的進行溝通,問清楚孩子到底是為什么不想去上學呢?告訴孩子,有什么問題都能夠傾訴出來,家長是不會責怪你的。也許這樣子孩子也就會把自己的問題全部告知。
3、培養興趣和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就要開始自我實踐了。這種嘗試的結果是我能否徹底改變自己的關鍵。要努力創造環境,讓厭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學習的成功感和興趣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糾正厭學的心理障礙。
4、多表揚
當孩子達到近期目標時,多表揚,多鼓勵!可以適當獎勵一下,讓他嘗到甜頭他就會勇往直前,達到你預期的效果!
14歲不想上學的表現:
1、對學習產生消極的態度
青少年會表現為用消極的學習態度來對待學習。本來學習應既是一種輕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但由于多種原因,有些學生卻討厭學習。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著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有的學生談到學習就頭痛,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說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
2、負面情緒
厭學是青少年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是一對孿生兄弟。厭學情緒是逃學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學行為則是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
3、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
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或互相抄寫,有時甚至沒有完成,成績不斷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