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14歲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較好?
用平等的態度尊重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會所接納的,就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需要來指導他們,指導逆反期的孩子,所使用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態度對待他們的想法,無論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這畢竟是來自他們獨立的思考,在這一點上一定要予以尊重,然后指出其中幼稚的成份,告訴他們怎樣做才是成人的態度,教會他們把眼光放遠,把心胸放寬。一般說來,經過這樣的對比,孩子發現和理解了自己想法中不成熟的地方,他們會主動調整和按照教師的指導去做。當然這樣做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與孩子探討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于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不至于演變成一場沖突。
多給孩子關心和關愛
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做錯事,如果違背了原則,那樣一定要接受懲罰,如果孩子哭鬧,就等孩子哭鬧完了,冷靜下來之后再和她溝通,哭鬧的時候不去搭理孩子,讓她們一個人哭一會,發泄一下冷靜一下,等冷靜完了和孩子溝通一下,告訴她們你的想法,針對這個事件進行分析,告訴孩子為什么這個事情不能去做的,或者為什么這樣做不對,等孩子聽完后,對她說要接收懲罰,犯了錯誤就要承擔錯誤,這是個責任心的問題,當然懲罰不是體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