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愛學習。學習是一個腦力、體力、心理共同作用的過程,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然而學習愿望的產生,學習基礎的形成,學習方法的掌握并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當孩子遇到學習障礙,就會恐懼學習,不愿學習,甚至發展為厭學。那么,初一學生厭學怎么辦?
初一學生厭學怎么辦?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工作,厭學的學生存在各種困難和問題,針對學生的問題,家長需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如因學習成績不好出現的自卑、與同學交往不順暢等,使孩子順利地解決自身的問題,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2、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學習過程,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存在什么問題,幫助孩子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大部分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是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當,所以,家長要引導并督促孩子逐步調整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4、建立孩子的自信。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自信心,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不要輕易放棄,用學過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仔細分析,哪怕不能求得正確結果,不斷地接近正確答案也是一種進步;當孩子在學習上有一些進步時,家長不僅要對孩子給予充分的肯定,還要與孩子一同分析進步的原因和方法,進而把這種進步繼續保持下去。
5、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負擔。
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
6、改善環境,愉悅心境。
要改變厭學孩子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首先就必須要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相互配合。社會的鼓勵、家長的關懷、教師的重視、同學的友好都有利于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厭學孩子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學習由厭惡感、恐懼感變為愉悅感、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愉快地開始新環境中的生活、學習。
7、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