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所以,家長們不要因為孩子成績下滑了就過度擔心,焦慮,過于激烈的反映,反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積極的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走出不良情緒。那么,兒子上初二了但成績下降了怎么辦?
兒子上初二了但成績下降了怎么辦?
1、擺正心態,積極的引導孩子。
家長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我認為應這樣認識:“會學習才會玩”,“學習快樂”。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家長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能給身在初二的孩子比較大的鼓勵,所以在學生成績下滑之后,家長的態度是比較重要的。
2、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上新課前,要自覺自主進行課前預習,根據教材提示、課后習題,通過讀書,圈劃重要知識,標注出難點和疑惑點,批注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嘗試做對應的練習題,查閱與本節內容相關的資料,加深對自學內容的理解。
3、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把每一次作業都當成一次考試。作業必須做到快速完成,杜絕拖沓,杜絕推延。要確保所做的每一道題都正確無誤。不僅要保證速度、準確率,還要規范、干凈、整潔的完成每一次作業。
4、養成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習慣。
課堂上要專注認真的聽講, 根據老師的講解和引導,注重解決自己預習中的疑難問題,積極參與教與學整個過程,在自學、討論、探究、練習、概括、判斷、分析、糾錯、綜合等活動中深度參與。
5、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
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無法集中,下課的時候稀里糊涂,回家的時候被家長問起今天在學校學了什么的時候一片茫然。往往是家長在幫著孩子上學,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學習的自覺性才是硬道理。
一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要學會預習、復習、記筆記,糾正錯題;二是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挫折,要有不服輸的心態;三是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休息。
6、包容自己在學習上的困難。
學會包容學習困難,與壓力和睦相處,對中學生來說是必要過的關卡。正確對待壓力,減輕它或者拜托它,不要讓壓力干擾到自己的情緒和生活。反而,如果把這種困難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這對他們的性格養成和人際社交帶來很大的好處。平日可以多聽聽音樂,多讀讀書,或者多看一些名人典故,試圖“忘記”這些困難,靜下心來,擺好心態。
初二的學習和初一年級有很大的區別,要引導孩子更加注重自己學習品質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克服初二年級兩極分化的危險,穩步提升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