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即便已經進入了初三,進入了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習態度依然是懶懶散散,并不端正,讓人看了不禁為之擔心,家長要讓孩子清楚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這樣他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為之努力。
孩子初三了還是態度不端正怎么辦?
1、嘗試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他就會在興趣的引導下,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去探求學習的奧秘,這樣一來,他的態度自會端正,他的行為自會主動。
2、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
引導孩子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青少年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的過程中,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想方設法引導其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
3、多激勵孩子
稱贊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孩子上學吊兒郎當,作業敷衍了事,其實是內心情緒上“厭學”了,也就是內心把學習當作一份苦差使,當作是一種痛苦。如果真正弄清了這種根源,家長可以針對性地去用“表揚、欣賞、贊美、獎勵”的辦法,逐步喚醒孩子的學習興趣。
4、讓孩子看到努力的成果
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除了對學習不感興趣,和感受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學生雖然努力學習了,但一直看不到學習的效果,學習一直原地踏步,這樣一來,天長日久,學生自然在情緒上就會對學習感到厭煩,感到絕望,學習態度自然也不會端正。所以,家長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除了要在前述的兩個方面努力外,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孩子初三了還是態度不端正的原因:
1、 缺乏責任心、不重視學習
孩子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抱有無所謂的心理,對學習毫不在意。
2、壓力大,厭煩學習
老師、家長對孩子寄予厚望,但是只注重向孩子的大腦硬灌知識,不注意培養他的基本能力,導致子把學習視為苦差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孩子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態度。
3、受家庭、社會的負面影響
有些家長的思想言行和教育方法欠正確,使孩子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學習態度。另外,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錯誤的輿論導向也助長了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思想。
孩子初三了還是態度不端正的表現:
1、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對于該怎么學,學什么,他完全沒有概念和計劃,都是跟著父母或老師的步調走,如果不盯著他就不學。
2、在學習中很懶
會做的不想去做,不會做的懶得去思考,就等著老師報答案或者抄別人的作業,從不會做筆記,能偷懶就偷懶。
3、缺乏責任心、不重視學習
孩子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抱有無所謂的心理,對學習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