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初一時的成績不好,那么作為家長不要在看到成績之后,第一時間就去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去和孩子一起去找問題,去解決問題。一味的指責,是只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自信心的,切勿因小失大。
孩子小學成績不錯但上初一成績不好怎么辦?
1、及時查漏補缺
考試最大的作用是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查漏補缺,把不會的知識點,快速地補回來,而不是面對成績自責,和接受家長的責罵。每一次的考試都是在幫助學生再次的進步。
考試后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試卷,幫助孩子找到不會的知識點,然后和孩子一起整理錯題,并總結為什么會出錯的原因,然后填補知識漏洞,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進步。
2、讓孩子建立一個好題本
其實,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知識分類總結,形成知識結構和體系。讓孩子建立自己的一個好題本,就是讓孩子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分類總結。把好題都收集在一起。一方面,加深知識鞏固和收納,另一方面,縮小復習范圍和抓重點。
3、讓孩子收集一個錯題本
有一個好題本,自然就要收集一個錯題本。錯題本就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掌握的,容易出錯的問題,把樣的問題集中收集好,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復習和掌握難以掌握的知識。錯題本可以讓孩子集中的,精準的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弱點,及時改正。
孩子初一成績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1、學習科目和難度增多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科目是語文、數學,雖然也在學英語,但是小學英語的難度并不大。到了初一階段,學習的主要科目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和深度也增加了。因此,很多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到了初一階段,面對日益增多的知識點,很多人開始無所適從。
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難度,本身比較淺,很多人根本不必怎么用心和用功,就能學會。但是,進入初中階段后,我們所學習的內容的知識密度,越來越大,難度越來越深。如果我們不專心、不集中精力,很多時候,真的很難學懂,就容易出現成績下滑。
2、學習缺乏計劃性
還有一部分學生,經過小升初之后,學習成績陡然就下降了,就是因為學習缺乏系統性和計劃性。進入初中階段之后,學習的科目增加了,學習的知識點也更密集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是采取和小學階段一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思維,就有可能難以跟上。因此,對這部分學生而言,增強學習的計劃性特別重要。
3、忽視了初中知識的抽象性和延展性
初一學生中為何會大量存在上課能聽懂,但課后練習不會做的情況?原因就是對課本內容沒有做到深入思考,沒有真正做到吃透、消化。以為記住就可以了,但是最終發現要解決相關題目,僅憑記住那些課本內容是遠遠不夠的。
課后問題無法解決,面對試卷上難度更大的題目,就只能束手無策了,這也是導致一部分學生,在數學化學這樣的科目上,考出超低分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