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的正確閱讀習慣是“不求甚解”。即孩子要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抓住重點、解決根本。而當遇到生詞的時候,孩子要可以去先嘗試,聯系上下文對單詞進行推測,如果不能解決,就要果斷放棄和跳過,不能被一詞一句所絆住腳步,影響到全局掌控。
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三?
1、先題后文,文題結合
在高考中,閱讀理解短文后面的問題及選項體現了考查要求,因此,考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應先審題,了解哪些是關于事實性或細節性的問題,哪些又是關于歸納性或推理性的問題。
也就是說,考生必須首先明白要解答什么的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短文,快速找到問題的相關信息。這樣閱讀的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就會大大縮短閱讀時間,提高理解的正確性。
2、根據常識,巧妙排謬
考生在閱讀短文之前首先讀文后的試題及選項,同時應根據我們所學過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及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和常識對選項進行判斷、推理,排除那些可能性較少的選項,縮小所選范圍,在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的同時,加快做題的速度。
3、閱讀速度,合理變化
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同學們必須去掉兩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讀得快了就會影響理解;二是如果不把每一個生詞弄懂就不能理解全文。由于這兩個認識,考生對于一篇短文總是細嚼慢咽,逐字逐詞地閱讀,希望理解全文。
而事實上,高考中的閱讀是信息性的閱讀,考生必須學會從篇章整體出發,用skimming(略讀)或scanning(瀏覽)的方法快速閱讀,強化上下文之間的聯系,進行綜合分析,整體理解,抓住文章的主脈,融會貫通。但是,另一方面當考生找到了與問題的相關信息時,對信息部分應該放慢閱讀速度,逐詞逐句地閱讀從而達到對信息的準確把握。
4、選擇略讀,快速答題
考生在讀了短文后的試題及選項后,就要快速瀏覽全文。在略讀的同時標出與問題相關的詞、短語及句子,并且對于那些事實性、細節性的簡單問題,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對于推斷性的問題,待到把文章讀完后,再作研究。有時,考生只需把與問題相關的句子、段落讀完就可以了,而后面那些與問題無關的句子、段落就可以不讀,以免浪費時間。
5、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推理題在提問中常用的詞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
6、猜詞悟義,掃除閱讀攔路虎
猜詞是應用英語的重要能力。它不但需要準確無誤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較大的泛讀量,掌握或認識較多的課外詞匯。我們要學會“順藤摸瓜”,通過構詞,語法,定義,同位,對比,因果,常識,上下文等線索確定詞義。